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我算年轻的”

康拉特·图尔姆(Konrad Thurm)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2日   第 08 版)

  图为康拉特·图尔姆正在辅导孙女学中文

  我今年63岁,住在德国莱比锡城南25公里处的博尔纳(Borna)小镇。我在这儿土生土长,和周围的居民很熟悉,在街上碰到了,都会打个招呼,说点闲话。大家都知道我在莱比锡孔子学院学汉语,常常会有人问我:“老兄,你的汉语到底学得怎么样了?”他们对我学汉语这件事,既感到好奇,又很有兴趣,当然这也是对我的关心。

  我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出于与中国做生意的需要,出于好奇,也是出于对德国媒体有关中国负面报道的不理解,在2012年一个偶然机会,我来到了莱比锡孔子学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莱比锡大学(那时还叫“卡尔·马克思大学”)学习物理学。虽然离开学校很长时间了,但我一直感到自己与母校还紧紧相连。我得知,这所孔子学院是由莱比锡大学、中国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创办的。我感觉到,来孔子学院学习有助于扩大我的知识视野。我希望今后能有机会认识一下为在德国东部创建第一所孔子学院而作出贡献的那些人。

  得知孔子学院居然开设了一个“永葆青春汉语班”,我马上报了名。在德国,从某个年龄段开始,一些人就被算作“废铁”(即无用的老人)了,但是,在这个班里,除了我以外,还有其他对汉语学习感兴趣的“永葆青春”的老年人,他们年龄大多在60岁左右,最小的55岁,最大的76岁,我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呢。这是一个充满热情气氛的学习团队,为了使学习取得实效,我们首先需要一位能理解我们的老师。十分幸运的是,孔子学院派来了中方院长赖教授给我们授课。

  我们班课程的定向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在这个班里,我们不仅仅要学会一门语言,而且还要学习许多远远超出纯粹汉语学习以外的内容,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另一种文化生活的许多细节。我们不仅学习说汉语和阅读中文,而且还学包饺子、一起吃中国饭,参观各种关于中国的展览会。我觉得,孔子学院举办的展览和专题讲座非常精彩,使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孔子学院的员工也很敬业,平时学习中遇到问题,孔子学院的老师都会耐心地给我们解答,并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料,我们还可以借阅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图书和参考书。

  我们这个学习团队还有一个独特的亮点,即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学唱中国歌比赛”。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唱歌,但是参加学唱中国歌比赛,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特殊的心智挑战。我们选出的参赛歌曲是中国歌手毛阿敏原唱的《思念》,这首歌的歌词有两段,比较长,我们不仅要掌握这首歌歌词所有声调的准确发音,还要把它在舞台上用动听的歌声唱出来。我们一遍遍地朗读歌词中的每一个单词,回到家里又反反复复地听录音、用功地练习。比赛时,由我们班最年轻的学员——钢琴大师比尔吉特(Birgit)伴奏,全班学员满怀激情的歌唱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最终,我们班获得了孔子学院所有参赛年龄组的第一名。

  通过成功的参与,我们的汉语学习有了最初的成果。我和我们班的其他几位学员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二级。我希望今后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由莱比锡孔子学院设专人通过网络给我们授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断地发展,我希望继续学习汉语。

  (寄自德国)

“三行诗”:校园绽放新奇葩
时与侍(汉语教室)
电视的优缺点
让英国小学生了解“中国龙”
长跑使我开心
“我算年轻的”
“中国人民很行”
责编:刘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