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培苗”是振兴足球前提

李志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6日   第 08 版)

  一周前,国足与来访的洪都拉斯队的热身赛以0∶0闷平,让球迷对国足的感觉依然郁闷。联想起亚洲杯预选赛最后一轮,国足在输球的情况下靠同组对手帮忙才得以“被晋级”。从上世纪末的亚洲一流并杀进世界杯决赛圈的辉煌,到如今沦落到连打进亚洲杯都困难,仅仅十多年的光景,国足到底发生了什么?

  

  参与人口低是软肋

  人们总在问:“中国13亿人,难道连11个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足球选手都选不出来吗?” 事实上,中国的足球参与人口是多少呢?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实行职业化,足球的参与人口陡增。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国足涌现了像范志毅、区楚良、徐云龙、宿茂臻等优秀球员。现在,中国足球人口逐年缩水,据中国足协的数据,注册职业球员人数仅有8000人。在日本,在仅有1亿的人口基数下就拥有50万的注册球员;而放眼欧洲,法国的146万乃至德国的650万人(德国总人口仅有8000余万),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天文数字。

  青少年培养是重点

  足球水平进步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呢?是青训。以今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为例:1998年世界杯以及2000年欧洲杯上,德国队表现都令人失望,于是他们宣布了一揽子改革计划。德国足协规定,每一支德甲德乙球队必须拥有符合标准的青训体系;并限制每一支球队的财政分布。这两手改革保证了俱乐部的健康运营以及有足够多的青训球员来支撑俱乐部的发展。

  十年过去,到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人的改革到了收获的时刻,以拉姆、施魏因斯泰格这一代球员为球队的元老人物,厄齐尔、托马斯-穆勒这一代球员扮演球队的中坚力量,再加上又涌现出了格策、许尔勒这样的“90后”新生代球员,德国队年龄结构合理,技战术水平突出,于是在世界杯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冠军。

  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青少年培养在足球运动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现今中国的青少年却似乎都不太愿意走上足球场,这其中也许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兴趣不足。近几年中国足球的惨淡表现,使青少年失去了参与这项运动的热情。二是时间不够。现在的学生的业余时间被侵蚀得所剩无几,周末、寒暑假的时间奔走于各种补习班,根本不可能参与足球运动。三是家长观念误区。认为足球是粗野的运动,容易带来伤病,成为职业球员不易。四是学校担心足球运动引起伤害事故。

  振兴应从娃娃抓起

  要改变足球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日本足球的经验或许可以借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日本足球也很疲软。日本足球改革就是从基础群众和青少年入手的,狠抓青少年足球以及校园足球,使青少年足球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本世纪初,日本职业俱乐部也开始加大对后备梯队的培养力度,日本足协推出了俱乐部梯队的全国性联赛。终于,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日本队打进十六强;日本女足则在2011年女足世界杯决赛上击败美国队成为世界冠军。

  所以,要振兴足球,必须从青少年足球开始。多给学生课余时间,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足球、喜欢足球,并通过足球去体会人生道理,比如坚强、勇敢、毅力以及团队协作等;多让家长体会到足球带给孩子们的正能量;多让青年球员获得更好的文化教育以及科学的技战术训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优秀球员。

连笑获名人战挑战权
世界围棋续写“三国演义”
各界庆祝围棋大师吴清源百岁寿辰
运动员将配备防雾霾装备
散打面对炫目的他山之石(体坛走笔)
“培苗”是振兴足球前提
汽车场地越野赛奉贤站将发车
足坛教父徐根宝:下一个十年
环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落幕
责编:彭训文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