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历史上就有汉学研究传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人类的古老文化抱有兴趣。读了3篇德国人学中文的习作,很是感动,也有些感慨。可见这种传统延续至今。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为众多普通欧洲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提供了极大便利。虽然这些汉语学习者走进孔子学院的具体目的各不相同,但相同点是都希望了解中国,且都从学中文入手。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没有考试、求职等功利目的,所以学起来自然有劲头。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一般说来,中国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要比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多些。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奇迹越来越吸引外国人的注意。相伴而来的,是不断升温的全球“汉语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
许多人在上学时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爱屋及乌地喜欢学习这个老师教的课程。每一个外国汉语学习者所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老师,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积淀、文化素养,甚至生活方式都在向外国人展示着中国和中国人,因为这个老师可能是外国普通汉语学习者近距离接触到的第一个中国人。一个好的汉语教师周围常常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这3个德国人的汉语教师赖老师我认识,她教学经验丰富,性格亲和,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几年教下来,和班里的学生成了朋友。可惜的是,因为在孔院任职期满,到了国内退休年龄而离任。她的离任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她的学生们。如果能创新海外教师的选聘任用机制,让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师“超期”工作,则对于学生是莫大的幸事,对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也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学习这3个德国人的精神,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