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说中国话
冯子良,2000年出生,高高的个子,样子很腼腆。本该读初中的他现在是广州市花都区花城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冯子良和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冯泽杭是同班同学。出生在巴拿马的他们在巴拿马读到二年级和三年级,之后,父母把他们带回了老家花都。
花城小学现有学生486名,其中34个学生是像冯子良一样的华二代、华三代。在花都,华二代、华三代学生比较集中的还有儒林小学、新庄小学等。
“目前,在巴拿马的华侨华人总数约16万人,其中80%是花都人。”广州市侨务办公室主任吕志毅介绍说,“最近几年,每年在花都就读的华二代、华三代大概有800人左右,其中超过一半是巴拿马籍。”
这些出生在巴拿马的孩子有个共同点:回到中国时,他们几乎都不会讲普通话,更谈不上认识汉字。冯子良的妈妈李银初说:“在巴拿马的时候,我们在家里讲客家话,孩子们在学校讲西班牙语。回国时,他们完全不会讲普通话、一个汉字都不认识。我完全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之后,他们就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环境。第一学期结束,儿子考了第一名。”
许多孩子几乎是一出生就被送回了中国。在儒林小学就读的张佳颖今年10岁,她出生90天后就被父母送回到爷爷奶奶身边。介绍自己的时候,她可以用很标准的普通话说:“我叫张佳颖。佳是佳人的佳,颖是新颖的颖。”
一个个的方块字在这些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幻化成他们不会磨灭的基因记忆,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中华母文化的种子。
从小培养爱乡心
“把孩子送回花都读书,在外打拼的父母是希望能实现亲情的延续。”儒林小学校长朱立坚说。父母一辈生长的这片土地、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亲戚朋友、这里的一切都会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都会孕育他们浓浓的爱乡情怀。
花都区侨务和外事办公室主任石泽琼介绍说,花都是个很特别的地方。花都人移民巴拿马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最初是作为开挖巴拿马运河的苦力出去的。改革开放后,尽管巴拿马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但花都侨乡民众利用原来的海外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不同的方式移民巴拿马,移民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近些年,随着花都的发展,花都人移民巴拿马的活动明显减弱。而且,开始有巴拿马侨胞返回花都长期居住,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子女送回故乡花都接受教育。
对于这些回到中国接受教育的华二代、华三代,广州市和花都区政府采取了非常支持的政策和态度。花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照麟介绍说,如今,在花都,华二代、华三代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的是国民待遇,而且,所有学校都对他们敞开大门,他们可以随进随出。
许多孩子越来越喜欢中国。14岁的双胞胎姐妹朱家美、朱家丽在巴拿马读的是英文授课的贵族学校。在巴拿马读了几年之后,姊妹两个被父母送回到中国。从当时的完全不会讲普通话到今天,她们已经考入当地很好的初中。“爸爸妈妈其实已经希望我们回巴拿马了,但是我们还不想回去。”两姐妹在中国如鱼得水,“回到中国,我们才知道有这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有这么多可以表现自己的舞台,回来之后才知道要感恩,才知道父母打拼真的不容易。我们希望能读完初中,到时再决定要不要回巴拿马。”
从小扎下中华根
“一个老华侨曾对我说过,我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回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我们这一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没有接受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教育的话,他们的头脑就会被外来文化侵占。送孩子回来读书是一种寻根,是对祖(籍)国的一种认同。”陈照麟说。
短期回国修学也是了解中华母文化很好的方式,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效果也受限。李银初说:“送孩子回中国进行一个短期的语言培训,他们很容易忘记。我希望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的时间能长一点,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能深一点。”
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乡亲把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在中国读过书的孩子到了巴拿马之后,竞争力明显得到很大提升,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中国在持续发展,已经在很多方面优于其他国家。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孩子,将来事业发展上也会比别人多一个选择。”石泽琼说,这已经是许多花都人共同的认知,送孩子回中国读书也成为越来越多花都海外乡亲的选择。
这样蓬勃发展的势头让人忍不住会思考,随着中国吸引力的不断增加,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侨胞选择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这样做,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子女更好的前程。有人说,花都的这种模式不可复制。果真如此吗?
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让中华母文化之根深深扎入这些孩子的心灵深处。这是许多华人父母的心愿。但是,让孩子在远离父母的地方成长,做父母的不是没有纠结与困惑。
像李银初这样的夫妇为了孩子双双回到中国的例子并不多。“从我们决定要回到中国到真正成行,花了5年的时间,真的很纠结。如果选择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会留在巴拿马。不过,为了有更好的精神生活,我选择陪孩子一起回到中国。”2009年,李银初夫妇结束在巴拿马的生意,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中国。儿子很快融入了当地的学习生活,夫妇两个的生意却要从头来过。“在巴拿马,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要忙365天,没有时间和朋友联络感情,也不可能有时间陪家人出外游玩。那样的精神状态很压抑,很不明朗。我总忍不住会想,赚钱究竟为了什么?”
多多赚钱供孩子更好的生活,还是赚少一点陪孩子一起成长?在海外打拼的华人父母们,不知道有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亲爱的读者,您怎么看?
究竟应不应该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如果要送,是让孩子从小学读起?还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欢迎您参与讨论,分享您的看法。微信公共账号:泉水叮咚xiang EMAIL: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