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1日   第 10 版)

  ●一个作家要勇于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如果不从人性维度来书写人生,那是对人生价值的漠视。也只有真正关注人的问题、人的命运,文学作品才能超越民族、地域、阶层的限制,成为让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都能够接受的作品。

  ——作家莫言认为。 

  ●艺术的创作宗旨之一是对人类的潜能的呼唤。对于现实,不能简单地指责,而要怀着对它的感动去表现。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用更多的体谅和更大的胸怀去理解它,通过电影的呈现让更多人感受它,唤起对未来的希望。

  ——导演宁瀛认为。 

  ●我们的文学理论批评,要走出自说自话的局限,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在增强“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上下工夫,真正做到理论有实际功效,批评有切实效益。

  ——作家白烨谈文艺批评。 

  ●不要一天到晚净想着走向世界,要先把自己的13亿观众拉进电影院。现在国内电影观众一年观影连人均一次都不到,全世界是三次到五次。把这些人拉进影院,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导演谢飞认为。 

  ●原创是影视产业链的第一个链条,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从生活开始。生活在奔腾,人生愈加深刻,如果你不想关闭情节的大门,每一部作品都想给观众新鲜的故事,大概只有这一条路。

  ——编剧高满堂谈原创。 

  ●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娱乐至死,大家把典型的纯粹的文化忘记了,完全抛弃了,从电影人到观众都有这种倾向,这是非常危险的。

  ——电影剧作家芦苇谈电影现状。

  ●社会越文明,人心对真诚的感受应当越细腻才是,为什么反而越来越麻木不仁了呢?如果不是时代跟着人的感觉走,而是人跟着时代的感觉走,那么人是可悲的,人终究不过是时代的奴隶。

  ——作家梁晓声认为。 

  ●传统文化在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时,理应放低身段、放低姿态,以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方式走进民间,走入人心,尤其是要把握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意识与价值追求旨趣。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认为。

  ●中国作家的知识产权屡被侵犯,作家自己也有一定责任。他们总是害怕浪费时间和精力,一遇上事就忍着,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不好的风气。

  ——毕飞宇谈作家维权。

  (张 彬辑)

两弹元勋郭永怀(“近代中国寻梦人”系列报道之(20))
剧本能不能改?(热点看台)
李治华与《红楼梦》
非常好声音
责编:刘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