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波兰籍华裔翻译家、作家胡佩芳女士逝世,中波各界友人于华沙军事公墓殡仪馆出席了她的葬礼。作为翻译家的胡佩芳,一生积极向波兰民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文学作品,她曾将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翻译成波兰文,让中华经典跨越重洋,走向海外。波兰文化遗产部特追授胡佩芳女士代表国家至高荣誉的“荣耀艺术”文化勋章,以表彰她为中波两国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漫步于文学译林,我们能看到,翻译家们搭起文化连接的桥梁,使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发生奇妙的碰撞。一直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翻译家致力于文学翻译事业,他们如同不同文明间的摆渡者,让读者们领略到来自异域文化的芬芳。
以印尼为例,据了解,印尼华人早在1859年便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译成爪哇诗歌。从1882年至上世纪60年代,印尼华人作家和翻译家共有806人,他们共翻译《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文学作品759部。
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翻译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懂中文、能够流利地用外语表达并不够,它是一种语言艺术向另一种语言艺术的转换。”华人翻译家身处海外,更了解他国文化与读者的接受心理,他们较容易摆脱机械的语言翻译,而将原作的精髓巧妙地注入于异国文化中。
旅居法国的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先生,对译介传播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不但翻译过鲁迅、巴金、老舍、姚雪垠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还苦心孤诣27年,倾力翻译《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据悉,李治华先生的《红楼梦》译本刚一面市,便引来了法语读者的争相传阅,人们称其文采斐然,不但不失原著精髓,还易于法语读者理解,书中诉说的凄美而缠绵的故事更是惹人泪下。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时会见了99岁高龄的李治华,称其“执著精神和学术才华令人钦佩”。
优秀的华人翻译家也打破国界,将国外的经典之作送入内地,为文学研究领域注入活泉。法籍华裔嘉娜娃女士在过去的19年里,不断钻研、翻译经典,以惊人的毅力独立翻译了梵语古典文学杰作《博伽梵往世书》和《博伽梵歌》,业内人士称其极具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有人曾说,翻译可以让我们接触文明中最为高古的伟大心灵。在翻译过程中,嘉娜娃也深有感触:“我发现智慧是共通的——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和文化,与古印度哲学思想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
文化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华人翻译家们站在不同文明的交汇处,致力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他们打破了语言的壁垒,用艺术震撼人心,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发扬光大之余,还将国外的传世经典输入国内。当世人手捧这些优秀译作之时,又怎能不敬佩翻译者的辛劳和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