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任凭外围风云变化 价格涨幅始终较低

中国控物价“考”出高分(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罗 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26日   第 02 版)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既要保增长,又要控通胀,政府在这方面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日前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物价涨幅处于较低水平。

  

  调控始终坚持稳物价

  物价高低是影响人民生活的大事,中国政府始终把抑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

  2011年,物价飞涨,CPI飚升至5.4%。政府高度重视,各种稳物价政策措施不断出台:货币政策上,央行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3次加息,以收紧流动性;各地纷纷出台“限购”政策,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疏通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加生猪等农产品供应等,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2012年,中国继续坚持稳物价政策,通胀得到有效控制,CPI呈温和上涨,全年降至2.6%。

  到2013年,CPI涨幅与上年持平。谢鸿光表示,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物价涨势温和,基本稳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对本报记者说,过去,依靠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出现过热,在后期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到2011年,CPI站上高位,中央为此将控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经过一系列调控,到2012年和2013年,通胀压力明显缓解。

  低通胀成绩来之不易

  “在全球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2013年我国物价水平控制在2.6%‘来之不易’。”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概括道。

  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前几年欧债危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涌入,还是近期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引发国际资金大幅回流等,都对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稳定形成冲击。

  此外,还有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干扰。“由于中国自身的资源状况难以支撑现在的增长方式,相当多的资源要素要靠国际市场。所以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势必通过进口这一渠道传导到国内,进而推高国内物价。近年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的物价上涨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 姚景源说。

  在变幻多端的国际环境中,我国CPI涨幅在新兴经济体中仍保持了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去年,巴西的通胀率是5%以上,俄罗斯是6%以上,印度是9%以上。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成本,如劳动力价格、地价、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等都在上升,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调结构,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在此情况下,政府没有延续出台刺激政策的老路,没有对货币大放水,依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年完成物价调控目标后,物价涨速明显放缓为政策调控打开更大空间,政府将主要精力用在释放改革红利上,通过简政放权强化市场、通过权力下放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使经济走上复苏之路,同时,物价也控制在温和上涨的区域内。

  今年物价将温和上涨

  展望今年物价走势,专家认为,物价将在新一轮周期性上涨通道中温和前行。总体来看,今年经济不会过热,通货膨胀也不会大幅攀高。牛犁预计,整个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缓和,通胀压力不大,CPI涨幅不会到3%。

  专家分析,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将为物价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上流动性不会太宽松,短期物价水平上涨的货币条件不具备;工业品、消费品过剩,经济增速大幅回升可能性不大,需求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不强;2014年全球经济继续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将弱化输入性通胀。

  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醒,从中国物价运行周期看,2013年物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初期,今年是物价上涨周期的第二年,根据经验,物价高点往往在上涨周期的第二年出现,同时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推动物价上升的压力,今年CPI同比涨幅将比2013年略有扩大。

声音
指责中国贡献率下降很荒唐(热点聚焦)
资讯快递
南海春“耕”渔市旺
中国控物价“考”出高分(市场观察)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