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龙便有凤,叫作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字是简化后的简体字,繁体写作“鳳”,像鸟飞之形。那么,“凤”字将“鸟”简化为“又”,“又”与“鸟”有什么关系呢?
甲骨文“凤”字与“风”字通用,写作(见图一),整体由三个元素组成:(见图二),像鸟,凤为百鸟皇后;(见图三),为舟。比如“前”字,甲骨文写作(见图四),由(见图五)(趾)和(见图六)(舟)组成,会意人立于舟中,不行走而能前进;“前”加刂(刀),本为“剪”(多了一刀)字。舟行水上,既借水的浮力,又借风为前进的动力——乘风破浪。鸟展翅飞翔,则是借助风(气)的浮力,也叫乘风,与舟乘风相似,所以(见图七)上加一(见图八)形。不过,鸟飞翔的动力,则是依靠自己的力,使翅膀展开、振奋,也叫展翅、振翅。鸟的翅膀犹如人的左手(见图九)和右手(见图十),所以,甲骨文加了一(见图十一)(左)字。简体“凤”字,将鸟简化为“又”(右手),无论左手(见图十二)还是右手(见图十三),都代表双手,也代表鸟的双翅。
甲骨文字量并不多,经常是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后人称之为借代,或叫作假借。一个(见图十四)字,既作“凤”字,又读“风”字,到底是谁借代谁?谁在先?谁在后?已经无法考证。但今日的简化字“凤”与“风”,显然是“风”向“凤”假借,借来后又稍作改动,“凤”变了“风”,读音亦由第四声变成了第一声。不过,二者所表示的意思没有变:由凤展翅飞翔便能联想到乘风,由“风”字读音也能联想到“凤”。
认一认,比一比:
风、凤、鳳,止在舟上,不行而进;
左右双手、左右双翼,乘风破浪、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