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为湖南省第三大县,有耕地64万亩、林地5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5%。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有“茶乡”之称,是全国黑茶原产地和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云集这里,茶行、茶号达300余家,呈现出了“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的“万里茶路”。当地至今保存着茶马古道和很多老茶行、风雨廊桥、茶亭、茶碑、茶钟等文物。近代,安化先后研发了中国第一块黑砖茶、第一块花砖茶、湖南第一块茯砖茶以及天尖、贡尖、生尖等黑茶珍品,“安化千两茶”被尊为“世界茶王”,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以政府主导为先行
为了做强茶产业,安化县委、县政府抢抓“千亿湘茶”发展机遇,确立了“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的战略思路,计划在10年内,将全县茶园面积扩大到40万亩、年产量10万吨、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年税收10亿元以上,将安化打造成为“中国黑茶之都”。
从2002年开始,安化农业部门历时4年,对全国各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论证,由此理清茶产业发展思路。县里成立了茶产业办公室和县茶业协会,明确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并从相关部门抽调10多名技术骨干,从事茶产业的协调和技术服务,每年安排200万元工作经费。安化茶业办每年举办茶农培训班,并组织各茶叶大户、骨干企业参加全国各地的茶叶节会活动,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安化县委、县政府还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县级财政每年筹措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茶园基地建设和骨干企业发展。通过积极争取,将本县茶产业发展纳入省“十二五”规划,进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开发项目笼子,为争取更大扶持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贫困村开展“一户一亩”茶园基地建设,将发展茶产业与加强扶贫开发及农村低保有效衔接起来。并将茶园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逐年分解落实任务。加快土地流转,支持茶叶大户连片开发基地。
目前全县实施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有9名县级领导负责联系茶产业重大项目实施,统筹推进基地、企业、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十一五”以来,举全县之力,致力破解交通、电力、水利等瓶颈制约,为茶产业发展夯实平台。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G207、S308、S225公路扩改和二广高速建设,实现了90%以上村级公路硬化,重大茶产业项目等茶园建设基地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以扩规提质为保证
近年来,安化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华莱生物、怡清源、盛唐黑金等一批投资者开发茶产业,投资3亿元的“华莱健”黑茶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同时加快现有骨干企业扩规模提品质,投资1.2亿元扩建的白沙溪茶厂年产1.5万吨标准化黑茶生产线,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县骨干茶厂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和清洁化标准大幅度提升。
为规范生产,统一注册“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红、安化红茶”等证明(集体)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花卷”等6个保护商标。制定、发布和实施《安化黑茶通用技术条件》等14个标准体系,“安化黑茶”成为国内首个制定系列标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组建安化黑茶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实施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确保在国内黑茶产业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切实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管,发布《关于规范全县茶叶生产经营市场秩序的通告》,落实《安化县茶叶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安化黑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积极推行良种良化的思路。按照良种、生态、可采要求,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认证,组建茶叶科研所,扩大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县已新建有机生态茶园10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万亩,建设种苗基地1300亩。
以培树品牌促营销
围绕推销安化黑茶,扩大品牌影响力,安化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首先做好广告宣传。协调企业、社会参与,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在首都机场、京珠高速、长益高速、边疆地区设立“安化黑茶”大型户外广告牌,争取主流媒体对安化黑茶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在上海、济南等重点城市,聘请专家对黑茶“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特殊功效进行现身说法,收到良好效果。例如2009年济南尚无一家安化黑茶门店,通过专家引导,4年来已发展了4个安化黑茶营销中心,年营业额达到4亿元。
其次提升茶文化。投资300多万元,积极支持拍摄反映安化茶文化历史的电视剧《菊花醉》。参与和承办了第一、二届中国黑茶文化节。还统筹兴建了黄沙坪古茶市、中国黑茶博物馆、中国黑茶大市场、陶澍文化广场等10大文化工程,总投资达6亿多元,以此为2014年第三届中国黑茶文化节在安化举办创造了条件。2013年9月4日~7日,安化举办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安化黑茶”杯第五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省市领导和全国各地专家500多人参会。
再次扩大营销。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等营销新模式,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逐步完善安化黑茶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实施以集中培训千名制茶师、千名质检员、千名茶艺师、千名营销经理和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千家安化黑茶旗舰店为主要内容的“五千”工程。
以产业融合扩影响
近年来,安化把推进茶旅文一体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旅游策划和营销,制定出4个旅游区的策划方案,确定了“天下黑茶·神韵安化”的旅游宣传口号。全县累计实施茶旅文一体化重点项目70多个,完成投资15亿多元。茶马古道、梅山文化生态园、蚩尤故里等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茶马古道高城风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成为益阳乃至湖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统筹实施产业、城镇、交通、水利等377个项目,着力打造资江两岸“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柘溪库区“百里茶湖”、茶马古道“百里茶带”等生态观光茶园。切实加强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全面启动风雨廊桥、古茶亭、古茶碑的保护和修缮。确立县城“山水生态茶城”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县城“北改南建”,规划县城东部新区13平方公里,建设黑茶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区。目前,县城南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多元,盛世第一城、辰润上海城、江岸景城、江南华府等一批精品小区迅速崛起。投资1.8亿元占地45亩的罗马商业广场成为了地标性建筑。黑茶大市场、黑茶一条街加快建设,以茶文化为主题、长1800米的雪峰湖大道景观风光带全面建成。
以黑茶产业为支柱
目前,安化茶产业成为了安化境内规模较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1%以上。
产业不断做大。基地面积由2005年的8.5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1万亩,增长了2.5倍。2012年实现茶叶总产量3.83万吨、综合产值50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7.5倍和39倍。全县拥有茶叶规模企业23家、中小型企业91家,厂房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安化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2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连续五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茶叶产量在全国重点产茶县中排名第三,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品牌不断做强。安化黑茶已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在2010年世博会上被评为世博十大名茶。2011年中国首届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78亿元。
市场不断拓展。安化黑茶已成功进入北京、广东、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46个大中型城市,开设安化黑茶专卖店3000多家,店铺投入1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效益不断提升。茶叶税收由2005年的18万元、2008年的900多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00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1亿元。全县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黑茶及关联产业人员达25万人,每年实现总收入20亿元。同时,茶产业还带动了包装、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其中竹篓和纸质包装等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不足1000万元增加至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