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体的报警系统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不死的癌症”。
传统观念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湖北省中山医院疼痛治疗中心主任王云霞教授说,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但疼痛又是人类生命主要指征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通俗地说,疼痛是人体的报警系统。人要生存下来,一定要有感到危险存在的能力。所以,人一出现疼痛感,不能立即服用止痛药,以此掩盖危险因素。比如突然肚子疼,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止疼药,这样会很危险,如果是阑尾炎就延误了就诊时机。也就是说,是疼痛首先给人体生命报警。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疼痛的发病率为35%至45%,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率呈增高趋势,6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各种各样疼痛症状者占50%以上。门诊有不少病人都诉说各种不同的疼痛。王云霞教授说,如果“疼痛”一个劲地“报警”,什么问题也没找出来,一个月以上就是疾病了。此外,有20%到30%的“报警”是“虚拟报警”,也就是说,很多应该是自然界正常刺激的反应,包括环境或情感的刺激,都会“报警”。有些病人本来握握手并不疼,但是由于“虚拟报警”,他就感觉到疼痛,这种疼痛是需要治疗的。
“忍痛”可不取
癌痛,是许多癌症患者的“魔咒”。癌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睡眠,造成食欲下降和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癌症治疗。世卫组织调查发现,70%的癌症患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然而,关于癌痛的治疗,无论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疼痛会影响癌症治疗效果,治癌同时应治痛。
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最难以忍受的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与疼痛打了近30年交道的樊碧发,提起中国患者忍痛的耐力,既心疼又无奈。
“很多患者认为,癌痛是正常的,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所以,他们认为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重要,只有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甚至还有不少患者不愿意接受规范的疼痛治疗。”樊碧发表示,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患者拒绝承认自身疼痛的存在,并拒绝接受疼痛治疗,只能一边忍耐剧烈的疼痛,一边进行抗肿瘤治疗。
樊碧发说,由于很多癌症病人抱着传统观点,因此对癌痛的治疗并不是治疗中的优先选项,能忍则忍,能扛则扛,到扛不住了就直接使用吗啡等药物,而在那个阶段往往已经是临终前的严重疼痛阶段。
抗癌治痛应同步
“很多人都以为疼痛治疗只是‘治标’,只能改善症状,意义不大;抗肿瘤治疗才是‘治本’。”樊碧发表示,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癌痛治疗与肿瘤治疗同等重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只有把疼痛控制好,病人的状态才有可能更利于肿瘤的治疗。
此外,有些病人和家属错误地认为,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只有在病人接近死亡时才能使用,还有更多的病人和家属恐惧阿片类药物“成瘾”性,担心一旦使用,可能终身用药,因而不敢使用,坚持“忍痛”。“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樊碧发指出,错误的观念导致临床上经常出现病人不遵从医生的医嘱用药,表现为尽量不使用或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代替、或减少剂量和次数等,使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各种癌痛疗法中,最有效、最核心的是微创介入疗法。”樊碧发解释说,如癌症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后,全身很多地方都有病灶,疼痛的性质、强度等各有不同,且口服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此时可用靶向药物输注,俗称“植入式镇痛泵”技术,它是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编制给药程序,将少量吗啡等止疼药物直接送达疼痛靶心,即可有效控制疼痛。早在上世纪70年代植入式镇痛泵就在临床上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等疗效下,这种疗法所使用的药量只需口服药量的1/300,当然也极大地降低了使用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樊碧发再三强调,根据国外经验,肿瘤患者在确诊之初,就应有癌痛专业的疼痛科医生对其疼痛等级、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除痛治疗。
调动自身抗痛能力
一般而言,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疾病,也是预示人体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的“警报器”。由于它的频繁“发威”会使人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崩溃甚至人格扭曲和家居不宁等后果,致使不少病人因无法忍受长期疼痛折磨而选择自杀。
疼痛最大的危害在于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专家建议,当出现慢性疼痛超过一个月,就必须前往疼痛专科医院或疼痛科室就诊。对于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疗,除了物理、化学方法之外,还需要给予医学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主张无创性治疗,但必要时还需给予药物治疗和创伤性治疗,尽可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调动病人自身肌体的抗病能力,防治疼痛。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在疼痛疾病治疗领域已运用的疼痛微创技术主要有:神经阻滞、体壁反馈、软组织松解、神经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臭氧治疗、椎体成型、植入神经刺激器或镇痛泵、椎管内窥镜治疗等。除了以上这些微创的手术治疗外,康复治疗也很有必要,通过辅以激光、针灸、牵引、推拿、正骨、中药熏蒸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尽早将恼人的慢性疼痛拒之门外。
长期用电脑的年轻人总是抱怨脖子痛,生孩子不久的妈妈会抱怨腰痛,而一些中老年人每天不是手臂痛就是腿痛,但最难忍受的还是癌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天约有200万人遭受癌痛折磨。全国疼痛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强调,癌痛并不单纯是一种临床症状,它本身也是一种疾病,不容忽视。
链接
人体的许多部位都会遭到各种慢性疼痛的频繁“侵袭”。通常,慢性疼痛主要包括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骨质疏松症、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脉管炎、截肢后痛等40多种。
疼痛被确认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报道,目前,成年人中患慢性疼痛者为35.5%。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是临床上患者最多、最常见的主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