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刘杰、王洁夫妇离开了生活10多年的德国,回国创办上海刘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水到渠成”的创业
17岁,刘杰和王洁考入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成为了同班同学。1987年,这两位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以自费留学生的形式,先后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习。回顾这段留学经历,王洁说:“在这十几年的海外生活中,所接受的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教育、吃过的苦、工作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都成了我们的创业资本。”
毕业后,刘杰和王洁在德国的发展很顺利,父母兄弟也都在德国。直到1995年,两人带着孩子回国看病,国内建设的大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建筑专业真正的舞台、真正需要我们的地方在中国”。
“回来的时候,没把自己当成海归,或者说人才。我们就是这么两个人,回来了,到工商部门去登记,就这样开始创业了。”刘杰说起回国创业,有些轻描淡写。
为梦想付出代价
刘杰和王洁创办的建筑公司是我国首家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企业。根据国际惯例,刘杰作为主创设计师,以其名字命名公司,实属正常,但在国内,这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因为这个典型的中国人的名字,公司失去了不少参与和得到建筑项目的机会。
虽然他们在创办公司之初,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但两人还是坚持用这个名字。刘杰说:“品牌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品牌表达的是责任。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是向客户表示,我们有个性,为客户负责。到现在为止,这个名字仍会带来不少的市场竞争劣势,但是我们咬着牙挺过来了,我们愿意为梦想付出代价。”
13年的创业路,酸甜苦辣一大堆。中西观念上的不同、市场运作模式的不同等问题,让刘杰和王洁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们始终坚持要做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知识产权,做出业绩。面对困难,他们的态度从来都是“与其抱怨,不如理性解决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
创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做事认真是刘杰和王洁一直坚持的准则,王洁说:“认真是经营一个品牌的基础,公司的信任度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你要是不认真,怎么让别人信任你呢?”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么多年来,刘杰和王洁在经营公司上从来没有发生冲突。他们有两个默契:第一,认可彼此的能力和风格,互相取长补短;第二,工作与生活分开,回家不谈工作的事。刘杰说,虽然两人的性格不同,但是做事的理念是一样的,比如努力做好每个项目;比如建筑师要有艺术家的审美观和经济学家的审财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比如建筑师不仅要用脑工作,还要用良心来工作,而不只是画图的工具。
2006年,刘杰和王洁公司的作品在“上海—汉堡·生态建筑展”中展示的9个示范项目占据两席,其张江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的设计于2012年荣获德国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DGNB认证设计金奖,实现了此认证在中国、在亚洲零的突破。
在旁人看来,这已是巨大的成功,但王洁却说:“我总认为,事业没有成功或不成功,创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