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陋室清香

常兴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20日   第 07 版)

  园里,碧水青山,绿树环合;园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喧阗纷杂。这是安徽和县为纪念唐代诗人刘禹锡而建的陋室公园。

  园内纪念馆前,立着一尊一袭青衫的刘禹锡青铜塑像。只见他直视前方,孤标傲世,仿佛在向世人诉说曾经的沧桑。

  唐朝长庆四年,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正赶上百年一遇的干旱,水涸苔枯,民生凋蔽,他来不及掸掉满身风尘,便立即召集时贤,颁布政令,指导抗旱,并恳求朝廷“慰彼黎庶”。当地豪绅官员极尽讨好,想给新来的刺史建一处豪华宅邸,被刘禹锡断然拒绝。他在《历阳书事七十四韵》中写道:“比屋茕嫠辈,连年水旱并。遐思常后己,下令必先庚。”他思虑着为灾民引水灌溉发展粮食生产。嗣后,他在县衙后建一处简陋之室,依仙山而造,临龙池而结,容一身之躯。

  纪念馆题额“陋室”二字,出自现代诗人臧克家之手。馆舍原为刘禹锡旧宅,呈“品”字型结构,让人顿生敬意。这里曾住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把不朽的灵魂安放于此。白墙黛瓦,显示出小屋主人的爱憎分明。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室前,数株桂树葳蕤蓬勃地向上延枝生长,桂子三秋生香,年年岁岁如此。想来,刘刺史当年是深爱桂花的。阳光从树叶缝隙中洒进来,斑斑驳驳停留在片片叶子上。那一首首刘刺史留下的唐诗绝句也是这般清亮。越千年,诗韵留香。举手便可摘下清芬的诗词章句。夏去秋来,花瓣轻轻扬扬、潇潇洒洒地落得满地都是,满院生香。我双手捧着,落在手里的是诗香,是一瓣瓣不死的报国心香。

  陋室坐北朝南,几扇镂花木门敞开,东西厢为刘禹锡生平展室,正厅刘禹锡捻须沉吟全身石膏塑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是对陋室主人的最好褒奖。

  两旁木柱上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楹联,古色古香。一床、一榻、一凳、一琴、一案,仅此而已,如此简陋的居室,古朴而有禅意。

  遥想当年,刘禹锡年已半百,信念不曾倒下,想着有朝一日扬文擢秀,重新施展抱负,报效国家,于是,静养浩然之气,欣然挥毫写下千古绝唱《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的好友,大书法家柳公权书之并勒石成碑。

  小小陋室,一股清流,映带左右,鸿儒不绝。我曾到过一些陋室:颜回的陋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成都杜甫草堂、黄冈的东坡雪堂、太仓的项脊轩、乌江的江上草堂,都是茆草木块土墙搭就的,不求大的室居。一线文脉绵绵,千年德馨袅袅,一处处陋室简洁而生动,每处陋室都长存着一个不朽的灵魂,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绝唱,有思想、有文采、有傲骨、有境界,具高远风采,兼清雅豪气。陋室主人们执著地为着理想,宠辱不惊,物我两忘,或心系苍生,或淡泊名利,居陋室,偏一隅而名天下!

  离开陋室,阳光依然炽烈,浑身留有余香。

十二兽神守护的地方
庐山图书馆宝典生辉
图行天下
瞻司马迁祠墓
陋室清香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