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庐山图书馆宝典生辉

本报记者 田晓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20日   第 07 版)

  查德门夫人寻到小时的课本

  学者刘梦溪查看馆藏资料

  庐山风光

  当我离开喧闹的旅游人潮,走进整洁明亮的庐山图书馆,心里有一种说不尽的畅快和宁静。电子阅览室里,鼠标一点,不仅纵览天下,而且庐山美景近在眼前。抬头望去,大厅墙上贴着:“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人物,更能看到一座天下名山的成长,感悟到一个民族胸襟的博大,体恤一个民族文化的辉煌”。

  温文尔雅的馆长刘庐松说:“庐山图书馆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名山上唯一的图书馆;二是百年历史中,国共两党领导人先后使用过的图书馆,这里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借书记录;三是独特的馆藏图书,尤其是外文书,这里有1929年伦敦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外文图书原版馆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旧书报中寻回逝去的岁月

  庐山图书馆由来已久,1910年庐山建牯岭公共图书馆,1935年,民国政府收回庐山租借地后,庐山成为“夏都”,每至夏季,庐山上,民国政府名流政要云集。

  在牯岭生活了80多年、已是85岁高龄的庐山文史专家殷荫元先生回忆说:那时,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出了块庐山版,其印刷厂就在他家隔壁,小时候,每天都是在印报声里入睡。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庐山版的主编,叫陈沧波。1979年,殷荫元先生编《庐山新志》收集资料时,还在山下九江县档案馆看见过一张《中央日报》庐山版。

  说起有心人到庐山来找老资料,刘馆长兴趣盎然。他说,有一位80多岁的游客,连续多年在牯岭租房子度夏,每天都到庐山图书馆看书。有一天,这位游客讲起自己年轻时是记者,在庐山采访过,想在这里找到以前的报纸。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只在此山中。庐山图书馆帮助他从馆藏旧报中找到这篇文章。刘馆长翻出这张《武汉日报》,顺着他的手指,我们看到了《总统离京飞牯岭消夏》这篇报道,署名为“特派记者金戈庐山报道”,撰写于1948年8月10日。当日,该报副刊还发表了他的游记《庐山初旅》。刘馆长接着说道:“这时,我们才知道老人名叫金戈,退休后想找这些文章找了20多年,现在,终于见到了。老人当时热泪盈眶。也许是想起了那些青春岁月。”

  在这里找到逝去的岁月,不只金戈一人。2002年5月26日,英国人查德门夫妇来到庐山图书馆,寻找在庐山读书的足迹。查德门夫人(原名Cox.Dorothy)1937年生于庐山,在山上生活了14年,1951年回国。这次寻访,她惊喜地找到自己童年时在庐山读过的小学课本,并再次在借书记录上签名。不仅如此,查德门夫人还意外地发现有她母亲签名并用过的图书《圣歌》。

  庐山图书馆收藏图书,也收藏着岁月的痕迹。刘馆长介绍说:“馆藏历史图书都有故事,有收回租地时,从牯岭公共图书馆接收的外文书;有民国政府建新馆时,从各地征集的古籍图书,当中有历史名人张元济、张治中、陈布雷、罗家伦等捐赠的古籍善本书;有从别墅里和教会学校收集的遗留图书。蔡元培还曾将故宫博物院赠给他的一套《宛委别藏》转赠给刚刚成立的庐山图书馆。庐山图书馆现在藏有古籍图书5.9万册,善本5200册,其中,《四明先生续资治通鉴节要二十卷》列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善本中以明清时期的名人文集、史书、宗教和地方志最具特色,有许多珍贵善本弥足珍贵,还有名人题跋;外文原版图书3.6万册,出版地以纽约、伦敦为主,主要是英文,还有法文、德文、瑞士文、俄文等多语种原版图书。

  毛泽东的借书单

  1959年一到庐山,毛泽东主席就叫秘书来图书馆借阅有关庐山的志书。庐山接待办公室文娱组组长、江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林敏立即从馆藏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所编的十几种版本庐山志书中,挑选了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吴宗慈编纂的《庐山志十二卷》呈送毛泽东。当毛泽东读到朱熹在南康郡(今星子县)上任的第一天,就“下轿伊始问志书”的典故后,兴趣盎然地对工作人员说,我们要以史为鉴,才能把事情办好。

  毛泽东至此还不满足,又给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下达借书任务。邵式平立刻派人到庐山图书馆找来《庐山续志稿》。毛泽东读后,赞赏地说:“这部续志很好,把蒋介石的庐山谈话都记录下来了,对现代历史研究有参考价值。”如今,庐山图书馆还保存有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的借书单,包括《庐山志》、《昭明文选》、《鲁迅全集》、《安徒生童话》等,内容极广。

  我有宝典举山生辉

  刘庐松馆长打开了珍藏室的大门,领着我们参观庐山图书馆的馆藏“宝贝”。

  樟木味混和着书香味扑面而来,刘馆长边走边介绍:庐山管理局很重视这批馆藏图书,曾拨款20万元建立起一整套防火安保系统。他指着架子上精致的木盒说:“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善本古籍,现在已输入电脑里,目录随时可以检索到。隔壁全是原版的外文书刊,1964年整理过,编辑了外文图书书目。”

  在外文书区,只见一排排书架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带着岁月沧桑痕迹的书籍。刘馆长从书架上拿起一叠发黄的杂志说:“这是1917年至1921年原版《美国国家地理》,那时,他们的记者来到庐山,对庐山作了图文并茂的长篇报道。”刘馆长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Pringess Asalome》,只见扉页中间,盖上的图章已经发暗,章的下方,书页上印着:1921年伦敦出版。翻开书后的借阅登记卡,从1923年8月3日第一次借阅,到1937年6月3日,已有20多个读者用外文名字借过此书。“这本书不到两年,就从伦敦辗转来到这里,说明那时庐山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很频繁。”刘馆长说,1928年4月7日,上海光华大学教授胡适来到庐山,他在笔记中写道: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著名学者刘梦溪2008年参加白鹿讲坛时,考察完庐山图书馆,欣然题词:“我有宝典 举山生辉”。

  陪同我们参观的庐山管理局新闻办主任涂长林介绍:“庐山是一座特殊的山,庐山图书馆也是一座特殊的图书馆。现在庐山图书馆免费开放,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文化庐山。” 

  (本文图片由庐山图书馆提供)

十二兽神守护的地方
庐山图书馆宝典生辉
图行天下
瞻司马迁祠墓
陋室清香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