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擦亮蒙垢的“太湖明珠”(美丽中国之旅)

——环太湖纪行(二)

管志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15日   第 15 版)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瞥

  无锡是依傍太湖最近的城市,依湖而筑,枕湖而居,凭湖而丰,有“太湖明珠”之称。然而,2007年春夏之交这一带水域突然出现的蓝藻暴发,给无锡人甚至全中国人敲响了警钟。已逾八旬的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主席吴锡九先生亲历过当年的“蓝藻事件”,据他回忆,当时“虽还只是5月初,天气尚未炎热,蓝藻却已在富营养的助孽下开始泛滥,弄得水面灰绿绿的,水中看不到鱼虾的游动,也看不到以往湖面柔美的波动……”一时间,自来水厂取水口被迫关闭,市民不得不购买瓶装水饮用,瓶装水价格于是迅速飞涨……

  这位经常回国的旅美老科学家于是发出了“太湖惊变、紧迫我心”的呼吁。其实,这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心声。2008年5月,由十多个国家部委和苏浙沪共同拟订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大规模的太湖治污行动,由此全面加速。

  当我们借环太湖考察走进无锡时,发现这颗一度蒙垢的“明珠”,已经绽放出新的光彩。

  长广溪印象  

  呈“V”字形的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东蠡湖标志性景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级的水利风景区。由于近年公园水面与太湖相通处建了水闸,成了地地道道的内湖。2005年启动整治工程之前,这里可是藏污纳垢之处,水质常呈劣五类,也是蓝藻滋生之所。而现在风物奇绝,景色宜人。清清的湖水、弯曲的小道、盛开的红梅,与漫步的游人,构成了一幅早春畅游图。

  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开放式湿地公园,总面积达1126公顷,沿湖步道长达36公里,道旁生长着288种植物。石塘廊桥、科普馆、雕塑园、儿童乐园、露天舞台、湿地展示中心等掩映在绿树之中。不时有市民骑车往来,惬意地呼吸着春的气息。

  湿地公园设置了保护保育区,主要包括西蠡湖、东蠡湖的水禽栖息地,禁止开展划船等旅游活动。同时,区域周边设立观鸟地,市民可以在此观赏到各种湿地鸟类。据专业人员调查,随着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蠡湖水生态系统正逐步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在增加。

  无锡市水利局局长王鸿涌告诉我们,蠡湖旧貌变新颜,得益于生态清淤、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环湖节制、湖岸整治六大水环境综合整治。“蠡湖的水质如今可以稳定地保持在三、四类,我们对于治理好太湖充满了信心。”

  治理蓝藻

  话题自然转到蓝藻。蓝藻其实并不可怕,早在3亿年前,这种水生植物就繁衍于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往往就有蓝藻的身影。只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的大量蓝藻,才会对人类用水安全形成威胁。“无锡位于太湖西北面,春夏这一带常刮东南风,而太湖无锡段又有贡湖、梅梁湖和竺山湖三个弧形的水湾,太湖各处的蓝藻极易借着风力集聚于此。蓝藻生命周期很短,死亡后会形成水华。因此,我们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蓝藻打捞。”王鸿涌介绍说。

  一开始,打捞用的是土办法:摇着渔船,使用粪勺,捞满一船,运到岸边堆场倒掉。劳动强度极大,工作效率极低,而且蓝藻只是转移了位置,难以根本消除。

  一条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很快就取代了落后的传统打捞方式。于是,在无锡国家旅游度假区里,常会出现这样一道新的“风景”:用先进物联网技术武装的一艘艘打捞船等设施,对太湖水文、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全方位监控预警,同时对蓝藻打捞处置实行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沿湖七八个藻水分离站,运用新技术,将体积庞大的藻水实行分离,90%以上的水重归湖泊,3%-5%的藻泥供资源化利用。借鉴国外的经验,无锡水利部门正在尝试用蓝藻生成的沼气发电,或直接制成生物有机肥。从2007年至2012年8月,无锡累计打捞蓝藻389万吨,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1040吨氮和260吨磷。

  近几年,无锡市民饮用太湖水再也没有间断过,而且他们见到的蓝藻面积逐年减小,出现时间逐年推迟,水质逐年改善。《太湖美》的歌声,又在他们心头唱响。

  还太湖一池碧波

  无锡古时本有锡矿,后铅锡采竭,遂有现名。到了现代,这片沃土资源依然丰富。就拿水来说,这座总面积4624平方公里的城市,水面积就达150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有92.73亿立方米。可是,无锡竟被列为水质型缺少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紧张。如何改变“守着湖水没水喝”的困厄,无锡人已经为此奋斗了许多年。

  从本世纪初开始,无锡便关停并转了两千家污染企业,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与达标排放,有效控制了污染物的增量。近几年,又对太湖湖底及入湖河流进行清淤,共清除淤泥2000多万方,既减少了污染物的存量,又相应增加了太湖的容量。随着禁采深层水及“生态修复”、“铺绿工程”一项项取得突破,一个“绿色太湖”又有希望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无锡在治理水污染中实行的“河长制”也相当奏效,对需要开展“清河行动”的河道,任命了“河长”,有的重点河道还推行“双河长制”。经“河长”们管理的河道,黑臭消失了,断面水质2010年就有91.14%的达标。

  无锡人都盼望着“绿色太湖”早日归来,他们正在为此全力以赴,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一旦梦想成真,人们会不会抒发另一番“太湖惊变”的感慨呢?

海棠山观摩崖
擦亮蒙垢的“太湖明珠”(美丽中国之旅)
蛇岛搜奇
老挝石缸阵之谜(国人看世界)
陶俑情怀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