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纵横)

黄 鑫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前不久,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签约项目达360个,签约金额3741亿元。此前,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河南、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举行,已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这表明,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仍大有空间。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待增强,产业发展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急需立足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向哪儿转?怎么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总体来说,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家,有的产业转得出未必接得住,有些产业转移后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仅有政策优惠和区位、资源等优势是不够的,还需加强与先进地区产业衔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合作,开发配套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培养创新人才,支撑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承接,产业更易“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不同地区产业水平、资源禀赋、优势短板各异,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实际的承接产业。这既不能一味追求新产业,也不能在低水平持续徘徊。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以传统产业为家底,要立足优势传统产业向新延伸,并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进行。对承接地而言,产业转移过来,不是句号,要在转中抓住机遇,促升级、求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转移是篇大文章。一方面,要深化东中西部对口合作,推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另一方面,要支持各地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提升承接能力,加快构建各区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经济日报》)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