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招投标公平确保市场竞争公平(评论员观察)

何 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05 版)

  推动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让经营主体在更广空间里施展拳脚,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是重要着力点

  

  “‘双盲’评审,招标更透明,给了民营企业更加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我们投标的积极性更高了。”河北省第七届(定州)园林博览会石家庄园工程招标结果公示后,一家中标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十分欣喜。2023年5月以来,河北在全省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机制,即评标专家“盲抽”、技术标暗标“盲评”,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招标投标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经营主体通过招标投标进行供需对接、竞争择优,能够实现要素优化配置。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制度规则滞后、主体责任不落实、交易壁垒难破除、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顽瘴痼疾,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招标投标领域面广环节多、政策专业性强,也是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领域。“量身定做”投标资格业绩条件,让招标投标变成“走过场”;投标人围标串标,形成不正当竞争;评标专家收受不正当利益,打“人情分”“关系分”……招标投标中暗箱操作、人为干预等违法违规行为,是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改革要抓牢规范评标专家管理这个牛鼻子,开展专项清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监管,加强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查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找准重点和突破口,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实现更大突破。

  公开、公平、公正是招标投标的“生命线”。要看到,如今各类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手段更为隐蔽。建设更加有序的招标投标市场,既需要扎紧制度笼子,也需要向创新要办法。比如,江苏开发建设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统一评审尺度,减少滥用评标自由裁量权的风险;海南三亚探索“机器管招投标+不见面开标”模式,节约交易时间和资金成本,也最大限度压缩人为干预的空间。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对于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秩序都大有助益。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让经营主体在更广空间里施展拳脚,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是重要着力点。以河北的“双盲”评审机制为例,自推行以来,全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新增经营主体超3.8万家,外省主体占比超四成。又如,从不少地方的实践来看,采用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人往往跨越省域,有利于实现更充分竞争。坚持全国一盘棋,下更大力度打破条块分割、交易壁垒、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将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更坚强支撑。

  招标投标秩序关乎公平,更关乎信心。坚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创新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助力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必能更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好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