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来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05 版)

  科学系统推进垃圾分类

  北京市东城区  宋  诚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垃圾分类已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如今“好习惯”……垃圾分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自觉行动。但也要看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焚烧、填埋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影响群众的满意程度,考验精细化治理的能力。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要讲方式方法,也需要科技赋能。一方面,可通过组织游戏、设置奖品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更多群众逐步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另一方面,应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便捷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垃圾治理越来越高效。

  

  进一步提高慕课吸引力

  安徽省宿州市  冯天禹

  工作之余,很多人都有“充充电”的想法。慕课等在线教育的兴起,让越来越多人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作为在线开放学习课程,慕课具备学习方式便捷、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自由等特点。慕课让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促进教育均衡、推动教育公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为在校生之外的更多人提供了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此外,不断发展壮大的慕课,正在推动教育形态发生深刻改变。不少教师依托慕课尝试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以更好实现。

  在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慕课等在线教育要想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吸引力,提供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集众力、汇众智,慕课等在线教育必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为教育创造更多可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