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评论员观察)

孟繁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05 版)

  时代在变,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变,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永不过时

  志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不分年龄阶段、不分工作岗位、不分地域籍贯,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爱的力量总能感染人,通过做好点滴小事为人们送去温暖、带来便利,有利于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蔚然成风,最终带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红领巾志愿者用儿童独特的语言分享艺术之美,受到观众好评;在湖南,“绿色卫士”环保志愿者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减塑禁塑、科学施肥、禁止烧荒等环保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司法局“小挎包”志愿者穿梭在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化解基层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志愿服务成为一项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事业。

  时代在变,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变,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永不过时。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对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达2.36亿人。建好用好志愿者队伍,关键要提高参与率、活跃度。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打造的“H28治愈星球儿童肿瘤关爱志愿服务项目”,为儿童肿瘤患者提供住院陪伴、心理抚慰等服务,吸引数百人积极参与。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通过设置招募、培训、考核等流程,将辖区的流动商贩转变为城市管理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督导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拓宽基层参与渠道,才能让广大志愿者都能有机会提供服务,从而更好建设数量充足、领域广泛、构成多元、服务有力、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护航,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才能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志愿者们不图物质回报,他人的认可度、社会的归属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褒奖机制,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比如,可以采取服务积分、时间储蓄等方式,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又如,可以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同时健全星级认定制度。总之,支持保障体系越坚实有力,志愿服务越能行稳致远。

  志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不分年龄阶段、不分工作岗位、不分地域籍贯,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在马路上指引通行,在社区里关爱邻里,在大雪后清扫路面……前段时间,一组北京小学生描绘身边志愿者的绘画作品引起不少网友讨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向雷锋学习,做好事”“文明从我做起”。孩子们的画虽然稚嫩,却将志愿精神传递给了更多人。这启示我们,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需要营造志愿文化氛围,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展望未来,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也必大有作为。期待更多人弘扬志愿精神,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