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多措并举化解“5G+金融”应用风险

苏 婷 《 人民论坛 》(

    【摘要】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当前,金融业正朝着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5G技术能够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高金融决策精准性。然而,5G为金融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风险。对此,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营造健康安全的“5G+金融”业态环境。

    【关键词】5G  金融领域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5G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速度升级,还具有高带宽、低延时、超链接等诸多特性,5G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随着5G技术的日益成熟,金融业迎来发展新阶段,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服务业,都借助5G技术迎来质的飞跃。然而,由于发展不成熟等因素,5G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潜在风险,比如业务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数据风险。对此,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消费者,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加强内部管理等,降低“5G+金融”融合发展的风险,确保“5G+金融”技术红利最大化。

    5G技术推动金融业发展变革

    5G是通讯领域的技术升级,并不会对金融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由5G引发其他基建技术创新,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或将重塑金融业态。对于社会公众而言,5G是更大、更快、更稳的通讯代名词,但实际上,5G不仅仅是网速和连接速度的提高,而是使我们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当前,金融业正朝着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5G的出现为金融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一是优化金融服务体验,5G技术拥有快速的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实现多元金融业务在线办理,促进传统金融营业厅向虚拟营业厅转变,最大程度为客户提供便利,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二是提高金融决策精准性,5G技术具有庞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通过深入分析金融消费者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准确地制定金融产品,识别金融风险,助力金融机构决策智能化、精准化。

    5G技术在金融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一是“5G+银行”,商业银行利用5G技术,精准分析金融消费者需求,推荐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极大程度提高了金融产品营销的精准度。同时,商业银行利用5G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准确把控信贷业务风险,实现金融信贷服务全流程监管。此外,智慧网点、远程银行、移动支付、智慧资管等服务相继出台,引发商业银行变革。二是“5G+证券”,证券机构利用5G技术降低获客门槛,高效地采集数据,确保证券业务决策科学化。同时,5G技术与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全息技术的融合,促进证券业务智能化发展,在实时行情、大盘异动、关联资讯等方面更加精准。三是“5G+保险”,保险机构通过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服务的契合度。同时,5G技术也被应用于勘察定损、理赔处理等方面,既提升了保险机构服务效率,也降低了保险理赔风险。

    “5G+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但也易诱发业务风险、技术风险、网络风险以及数据风险

    业务风险。5G技术具有更快传输和更低延时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业务质量和业务效率。然而,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比如金融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服务器设备等,这些基础设备无法达到5G技术的要求,这些金融机构打着5G旗号,延续4G服务,导致用户的实际体验大打折扣。

    技术风险。5G技术带来了NFV、SDN等虚拟化技术,NFV主要用于业务负载隔离,可以实现软件分离、虚拟化网络。但是,这种技术具有开放性,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一旦NFV虚拟管理技术被攻破,金融系统中所有的虚拟机均会受到影响。同时,SDN主要用于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比如SDN可以帮助金融消费者远程开户,减少消费者的路途奔波,但更容易被外部入侵。此外,还可能存在网络架构兼容风险,5G技术在应用和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技术异构、网络架构异构等问题,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协调自身与用户之间的网络兼容性,可能会产生网络数据传递阻隔风险。

    网络风险。5G技术扩宽了链接性,由于设备数量增加,网络安全管理任务更为艰巨,或将面临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黑客仅需扫描物联网设备,就可以将设备作为“跳板”,进而对金融机构服务网络发起攻击,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DDoS攻击,并且在攻击方式上更为多样和灵活。

    数据风险。5G技术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储存了更为丰富的数据信息,比如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金融服务信息等。在5G技术影响下,信息传输和使用更为频繁,势必会增加数据信息的管理难度,同时5G技术实现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在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现象,将个人数据信息与其他信息一并共享,导致数据信息泄露。

    多措并举防范化解5G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风险

    随着5G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机构要注重防控5G技术风险,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采取防范措施,将5G技术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也要警惕“5G+金融”融合发展的风险,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妥善应对风险。

    健全5G技术风险防控机制。当前,我国主要依赖《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制网络安全问题。但是这些立法尚未涉及5G技术应用产生的新型风险。为此,可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尤其要规范金融机构5G技术使用,加强金融消费者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提高网络攻击处罚标准等。可制定法律实施细则,既要实现5G时代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利益均衡,又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攻击行为。除此之外,建议出台促进5G技术与金融产业融合的政策文件,明确“5G+金融”的发展目标、方向、路径,完善“5G+金融”配套设施。

    加快5G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建议成立“5G+金融”行业协会,制定金融行业发展准则,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依法依规利用5G技术,对于破坏行业规则,滥用5G技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同时,行业协会可细化5G技术的使用权限、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可采用“沙盒监管”、应用试点等新型方式,及时发现5G应用于金融领域的风险。此外,行业协会还可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上报、严肃处理。行业协会除了发挥管理功能之外,还可积极促进金融机构交流协作,推动5G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5G+金融”的应用场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助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要加强5G技术能力建设。“5G+金融”融合发展的风险主要源自技术层面,金融机构想要更好地利用5G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就必须不断升级技术,防止黑客攻击金融系统,维护金融安全。一是组建专业的5G技术团队,金融机构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既要确保5G技术团队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又要确保该团队熟悉金融业务,实现5G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有效结合。二是加强内部培训工作,“5G+金融”涉及金融机构多个部门,每位员工都要提高5G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金融机构可开展内部培训工作,聘请专业人员讲授“5G+金融”相关知识,鼓励员工外出进修和交流,补齐技能短板。三是可与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基于金融机构的需求,开展5G技术研发项目,既有助于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又能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提升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金融消费者要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办理金融业务,更不要随意相信网络链接、虚拟服务,防止个人数据泄露。同时,金融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一旦发现金融机构存在滥用信息行为,要及时向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司法机关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维权的过程中,要做好证据采集和保护工作,提升个人维权能力。此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可畅通金融消费者维权通道,减少金融消费者维权阻碍,营造健康安全的“5G+金融”业态环境。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郭晓蓓、蒋亮:《5G与金融的融合路径与应用场景研究》,《西南金融》,2020年第1期。

    ②梁毅芳:《5G+金融”的应用前景及挑战》,《金融科技时代》,2020年第4期。

    ③唐详:《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风险及应对策略》,《金融科技时代》,2019年第12期。

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积极扩大进口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
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
多措并举化解“5G+金融”应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