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探访

民生周刊 2024年11月25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气象部门锚定做精做细做准甘蔗全产业链气象保障服务和全球蔗糖产量预报的核心任务

构建食糖安全气象保障体系 守好中国“糖罐子”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4年11月25日 第 05版)

    初冬的桂中平原,天朗气清,草木葱茏,甘蔗地里溢满丰收的“甜蜜”,收获季马上就要到来。

    11月10日下午,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们正在为“榨季动员大会”做准备,一派忙碌景象。

    “现在气象服务越来越精细,甘蔗砍收、运输时间安排更加合理,为我们糖企正常运转提供了充分保障。”公司农务科副科长廖卫龙说,广西气象部门结合糖企需求开发甘蔗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实施“一企一策”融入式、伴随式、智慧化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西素有“中国糖罐子”之称,全国每3勺糖,就有2勺出自广西。然而,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多季节性干旱、台风暴雨、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这对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守住“糖罐子”绝非易事。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农业生产布局关乎发展与安全。种植面积要稳定,品种、技术也要提高,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国家支持你们,你们也要把这件事抓好,为千家万户送去甜蜜。”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坚决扛起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战略的政治责任,始终锚定做精做细做准甘蔗全产业链气象保障服务和全球蔗糖产量预报的核心任务,加快推进面向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构建起“3421”食糖安全气象保障体系,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气象力量。

    构建“3421”食糖安全气象保障体系

    食糖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每年约1/3食糖依赖进口。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60%以上,广西糖业发展对国家食糖安全举足轻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丽表示,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广西、辐射东盟、放眼全球,依托国家级甘蔗气象服务中心,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形成了开放合作的研究型业务,构建了“3421”食糖安全气象保障体系。

    —健全三项机制,激发服务潜力。广西印发甘蔗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上下联动及联席会议制度等集约联动细则、甘蔗气象服务专业化改革发展方案,从自治区级层面谋划甘蔗气象服务发展方向,明确自治区、市、县三级甘蔗专业服务“一盘棋”发展理念,出台系列改革发展举措,推动甘蔗气象服务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聚焦四项服务,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建成甘蔗智慧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支撑甘蔗全产业链、全球蔗糖产量预报、甘蔗生态遥感、专业人工影响天气四项服务。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推进甘蔗气象科技创新,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精细化甘蔗农情灾情评估预警和产量预报数算一体化平台等,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实施两项行动,扩大服务影响面。实施甘蔗气象“企业赋能”“走出国门”两项行动。为多家糖企开发甘蔗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实施“一企一策”融入式、伴随式、智慧化服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为东盟国家提供甘蔗服务技术培训,为跨国糖企提供精细服务,拓展海外服务市场。

    —建立一套模式,保障可持续发展。建立“公益+市场”双轨服务手段,形成一套企业减损增效“反哺”气象服务新模式,成立广西甘蔗专业气象服务团队,联合糖业部门及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化服务,保障甘蔗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

    气象多源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甘蔗生产全链条

    来宾市的甘蔗11月底将进入砍收期,韦少秒和村民们早早为砍收工作做着准备。

    韦少秒是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新隆村党总支书记,他对气象服务的重要性体会深切,“冬春季节大家关心低温冻害天气,根据气象信息能早早地做好防御工作;夏秋季节大家担心暴雨和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时刻关注天气能提前做好生产安排。现在大家越来越会利用气象信息种甘蔗了”。

    “现在甘蔗产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实用、管用的气象信息发挥了关键作用。”韦少秒说。

    如今,在新隆村所在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自动气象监测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气象预警大喇叭、气象电子显示智能终端等气象设施,为蔗农实时提供了气象精准服务,通过多种方式,蔗农能随时了解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蔗田实时气象。

    今年6月,广西出现多次大范围洪涝灾害天气,因为气象预报预警及时,来宾的糖企和种植户除了及早开沟排涝减轻危害外,各蔗区还根据打药适宜性预报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甘蔗喜高温、高湿,对干旱、低温等天气气候相当敏感,台风暴雨、低温霜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急需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蔗气象科技小院里,放眼望去,高低不同、品种不一的甘蔗地约20亩,这是气象部门的试验田。这里设计了甘蔗水分和肥料大田对比试验,研发了针对干旱灾害、产量与蔗糖分协同提高的甘蔗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干旱监测预警+干旱灾害处置”的防灾减损增效一体化服务这两项关键技术。

    如今,甘蔗气象科技小院联合蔗企开展甘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预报等系列成果转化应用,使基地及周边近2000户蔗农受益,带动来宾全市13万甘蔗种植户增收。

    气象工作者们默默付出,为守好“糖罐子”日夜守望。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级甘蔗气象服务中心依托单位),二级正高级工程师匡昭敏和同事们正在忙碌。

    “我们正在对天气进行分析预测,电脑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的是全区各甘蔗产区气象要素分布图,从温度、湿度到风速、风向,每一项数据都会被精确地捕捉和记录。”匡昭敏介绍。

    近几年,广西气象部门集成利用全球主产国蔗糖产量预报技术、甘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预报技术、甘蔗砍收入榨指数等技术成果,健全甘蔗全产业链“数字化”指标模型体系,开展甘蔗发育期智能监测、动态灌溉预报、苗情灾情风险预警和影响评估、蔗糖分和最佳砍收期预报、机械收割作业气象预报等服务,打通数据“采集、加工、共享、应用”壁垒,实现了多源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甘蔗生产全链条。

    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保障食糖安全和产业振兴

    通过“甘蔗种业气象”服务终端、“广西气象微农”微信公众号,黄海娴熟地获取大量气象信息,从而判断后续天气对甘蔗的影响。

    黄海是来宾市金凤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甘蔗良种繁育行业。“天气变化对种苗质量影响很大。今年6月,来宾市暴雨频发,有了气象部门帮助,我们提前获知暴雨信息,做好开挖排水道等防御准备,避免了甘蔗受淹。”黄海说。

    精细的气象信息对企业做好甘蔗生产帮助非常大。培土机械作业需要做计划,土壤太湿难以培土,如果没有逐日细化的天气预报,种业人员很难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打药杀虫和施肥,效果好坏与作业后的天气关系很大,如果没有细到小时的精准预报,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作业最好。”黄海说。

    气象条件是影响甘蔗生长和蔗糖产量的关键因素。气象信息早已融入“凤凰糖厂农务”微信公众号,糖企和蔗农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在位置的气象信息。

    甘蔗生产由“靠天吃饭”转为“知天而作”,效益明显。

    “有了气象加持,我们农务科根据气象信息对整个蔗区甘蔗种植、灾害防御、砍收等工作作出更有针对性的部署,督促大家依天而作,抓好甘蔗生产,实现甘蔗丰产丰收。”廖卫龙说。

    “我本来打算打药,但是查看短时预报说有雨,并不适宜,等雨后再打药,就减少了浪费。”韦少秒说,近些年,他和村民们根据气象部门为蔗农量身定制的甘蔗气象服务信息,实施水肥一体化智慧滴灌,甘蔗增产成效显著。

    近些年,结合甘蔗耕、种、管、收、运、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服务需求,广西气象部门主动作为,构建“气象+企业+订单种植户”的融入式、伴随式专业气象服务,覆盖广西90%以上甘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糖厂、涉糖产业和人员等,甘蔗生长全过程气象监测和服务信息融入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高效利用气象数据和服务信息,及时制定和调整生产管理计划,为糖企和蔗农提供专属气象服务,实现气象信息由面到点,串起了企业增效、乡村振兴的“幸福链”。

    如今,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已连续33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2014/2015榨季至2021/2022榨季,全球蔗糖产量预报平均准确率达97%,为国家制定食糖价格和进口配额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广西气象部门研发的一系列新技术,已推广应用至广西、云南甘蔗主产区,有效助力企业增效益、蔗农增收入,切实维护好国家食糖安全主阵地。

    “我们将继续发挥精细气象服务的趋利避害、减损增效作用,持续助力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和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黄永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