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降低、高效便捷是他们选择AI客服的首要因素。与人工客服不同,AI客服能保持全天在线,而且“精力充沛”。
近些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商家在客户服务方面当起了“甩手掌柜”,无论网购平台、物流公司、交通出行,还是小微贷款、投资理财,AI客服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规模已达66.8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81.3亿元。
智能语音技术服务于用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但一些商家用上AI客服就取消了人工客服,AI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拦路虎”。
如“态度真诚,却答非所问”,如“表示理解,却不提解决方案”,消费者的体验一言难尽。尤其是机械式的回复和套娃般的说辞,常常被消费者吐槽。
“别样”体验
“智能客服不智能,人工客服没人工。”北京朝阳的王琢经常网购,最近她在拨通某家电产品客服电话后这样抱怨。
谈及智能客服的体验,陕西西安的马铭皓也深有同感:“不管人工还是智能,解决不了消费者问题的,就不是好客服。”马铭皓说,现在好多商家用上了AI客服,看似科技满满高大上,实际上体验并不比人工好。
近几年,AI客服几乎成了电商平台标配,不过,在沟通过程中,AI客服要么使用固定话术,给消费者来一篇语音播报,基本上是AI式标准化的应答,除了耽误时间外毫无实际用处。一段对话下来,不管消费者怎样抱怨,对方依然冷静如常。
王琢坦言:“因为对面就是个电脑设置的程序,不是真人,让你有气没处出。”
不仅如此,让马铭皓不能忍受的是,一些平台的客服压根就不提供人工客服。“你要找人工客服,这个有难度。AI客服要么按照自己的程序跟你绕来绕去,要么就是告诉你前面还有多少人在排队,连等待的机会都不给你。”
广东深圳某家电品牌负责人陆女士表示,对于一些商家来说,成本降低、高效便捷是他们选择AI客服的首要因素。与人工客服不同,AI客服能保持全天在线,而且“精力充沛”。
“随时随地响应客户需求,不受时间空间制约。尤其是在繁忙时段,AI客服凭借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分流问题,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这是人工客服赶不上的。”陆女士说。
“逃避问题”
AI客服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并未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陆女士坦言,AI客服只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内容进行回复,灵活性较差,无法针对消费者的所有需求给出解决方案。
“与人工客服相比,它无法感知消费者语气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缺少同理心,有时候还容易误解客户的需求,尤其转接不了人工客服,还会遭到消费者投诉。”陆女士说。
她表示,所在的企业在用了两年AI客服系统后,调整为AI客服加人工客服的模式, “AI客服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可能造成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服务消费者上不能全靠AI”。
不仅如此,一些商家也存在利用AI客服逃避问题的情况。江苏南京的周先生前不久通过某网络平台购买了一台电脑,使用一个星期后拨打平台客服电话成功转接人工,而当他第二次拨打客服电话时却怎么也转接不了人工。
“人工客服很客气,态度很积极,不说处理也不说不处理,说是咨询后24小时电话回复,然而以后就没有以后了,再打电话都是AI接听,应该是与他们那边的设置有关。”周先生说。
河北邢台的刘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在她看来,消费者之所以对AI客服吐槽不断,不仅在于某些AI客服不解决问题,更在于AI客服被一些企业和商家当作搪塞问题的“挡箭牌”。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为了回避问题,大幅缩减人工客服甚至直接取消,这样的商家咋能在市场中走得长远呢。”刘女士说。
并非“万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某些商家为了逃避相应的售后服务责任,通过AI客服有意堵住了消费者的反馈通道。
“这也许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利益损失,却在无形中为商家和消费者设置了沟通障碍,增加了沟通成本,这也影响了消费者体验。”互联网经济专家高扬表示。
高扬建议,AI客服可以再优化提升,如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反馈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AI客服的智能化水平,帮助AI客服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企业不应过分依赖AI客服,应该让消费者随时转接人工客服。
广东惠州某电子产品企业负责人安先生表示,客服工作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提升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合理配置人工客服和AI客服,方便用户及时、顺利地反馈诉求。
“只考虑成本和效率,积极响应很及时,却不解决问题,不关注用户的实际体验,甚至切断与用户沟通的机会,那样无异于漠视消费者权益。”安先生说。
《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表示,相关部门要加强对AI客服的监管,应该避免一些企业利用AI客服逃避责任。智能技术并非“万能”,任何时候完善服务都应当以人为本。商家和平台应当时刻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梅剑飞坦言,作为技术使用者的企业和商家要认识到,企业要想长足发展,一定要对市场和消费者心存敬畏,少一些糊弄,多一点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