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副教授 马天平
挖掘、传承好我国传统冰雪文化,才能丰富冰雪体育文化的内涵。除了宣传文字、影视作品、俱乐部等表现载体外,传统冰雪文化更存在于人们口口相传、思维方式和行动习惯中。
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冰雪文化,可先从显性载体着手。只有对冰雪运动有所了解,民众才能体味到冰雪运动的乐趣、价值、魅力,也才有可能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传统冰雪文化自然被弘扬。
冰雪运动,离不开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冰雪体育产品。无论是滑雪手套、护具等,还是滑雪拉索、牵引机等大型冰雪设备,均有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信息技术时代,要实现冰雪体育产品的高端化和智能化,数字化是最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高门槛依然可得,稀缺性依然可触,要让消费者有能力消费冰雪体育产品。
打造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冰雪体育产品,无疑需要科技链条来支撑。以冰雪体育产品制造为例,小到滑雪服中的羽绒纺织处理技术,大到冰雪运动设备所需特殊钢材料研发,均依赖于冰雪之外的成千上万个行业,依赖于一系列优质产业的支撑和一大批顶级企业的创新。
因此,打造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冰雪体育产品,不能只谈冰雪产业产值,也不能只看冰雪产业结构,而要拉长视野、放大尺度,做好冰雪体育产品背后超长的供应链创新。
在冰雪体育产品供应链创新方面,消费者是走在最前面的牵引力。通过持续买单,消费者将带动生产商持续生产,而生产商持续生产自然带动科研机构持续研发,科研机构持续应用研发自然带动基础研究的稳步前进。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促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落实冰雪运动从“教会”“勤练”到“常赛”,要构建从小学起点到大学相衔接、专业培养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冰雪教育体系。
事实上,教育有多维价值。除了人格的健全、人的全面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是构建人力资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冰雪教育更多是一种增值教育、特色教育,其能够让人的发展锦上添花,为人生积蓄力量。
“教会”是一项重要门槛。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但不足2万美元。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能够接受到冰雪教育,已经是一种巨大成就。未来,让更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除了文化的熏陶和宣传的引导,国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所形成的持久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通过持续的投入,我国要逐步构建起从小学到大学相衔接、专业培养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冰雪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最终将自发形成“常赛”,那将是冰雪教育真正的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之时。
由于冰雪体育产业是新兴体育产业,消费者尚未完全了解其特征和规律,加之信息不对称,容易被诱导和误导。此时,正是行政监管与执法需要当好保护者的时候。如果消费者刚刚进入就遭受损失,势必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应,这对冰雪产业将是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