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为冰雪经济保驾护航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4年01月08日   第 04 版)

    在冬奥效应的助推下,冰雪经济不断升温。

    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冰雪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增长的同时,冰雪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冰雪体育产品相对单一,品牌竞争力不强;冰雪体育旅游淡旺季差异显著,四季经营能力不足;冰雪体育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全球影响力较弱等。

    目前,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整体还处于初期阶段,部分冰雪体育产业模式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不足。

    冰雪经济的火热,让人们看到巨大的消费需求,如何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如何为冰雪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带着这些问题,《民生周刊》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创新体系,塑造中国冰雪文化品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冰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宇

    让更多民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离不开冰雪产业的支撑。

    通过加强“冬奥+”科技,可推进冰雪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依托“科技冬奥”系列科研成果,我国可持续推动冰雪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进智能工业技术在冰雪竞技训练中的创新应用。

    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可通过推进智慧滑雪场、智慧滑冰场、智慧滑雪小镇等建设,发展在线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教育培训等新业态。依托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可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冰雪场馆、景区智能服务、冰雪旅游体验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普及数字化为基础的全新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冰雪旅游已初步形成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大众冰雪参与程度,同样离不开全方面建设冰雪教育体系。

    在夯实冰雪竞技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普及大众冰雪教育培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优化冰雪职业教育培训,强化冬奥会等国际冰雪顶级赛事专项培训和大力发展名人冰雪培训。要通过持续开展冰雪进校园工作,将冰雪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体教结合和特色教育的形式在中小学中夯实冰雪运动的基础。

    从教育角度看,可开展多元化国家级冰雪教育培训示范及冰雪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具体而言,以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为依托,重点培养冰雪产业高端专业人才;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黑龙江省体校为依托,重点培养冰雪产业专业技术人才。

    长远来看,发展冰雪产业还需强化冰雪市场监管,规范冰雪企业经营行为,坚守安全底线。首先,要加强冰雪消费权益保护。完善冰雪消费维权方式,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相关组织的功能作用,依法保障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其次,在完善安监、质监、工商、公安、消防等配合机制的同时,还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冰雪运动场所、冰雪旅游等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此外,可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冰雪产业特色性保险产品,并倡导具备条件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购买。

    我国有丰富的传统冰雪文化。人类滑雪运动最早起源地—新疆阿勒泰的古代毛皮滑雪文化、东北鄂温克族及赫哲族先民滑雪渔猎文化、清代《冰嬉图》等,就是我国珍贵的冰雪文化艺术遗产的代表。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冰雪文化方面,除了挖掘弘扬冰雪文化遗产外,还应推进马拉雪橇、狗拉爬犁、冬季渔猎、抽冰猴、滑冰车、玩冰灯等传统冰雪体育活动的大众普及。

    深入挖掘传承中国地域特色文化,才能树立冰雪文化大国形象。在树立冰雪文化大国形象方面,可把中国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与冰雪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体系,创建文旅融合的冰雪主题类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冰雪文化品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冰雪文化的同时,还应充分弘扬冬奥会四类冰雪旅游文化。具体包括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旅游器物文化、冰雪旅游行为文化、冰雪旅游制度文化和冰雪旅游价值文化。

    在传承冰雪文化的基础上,可开发以传统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竞技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建筑与艺术、康养与餐饮文化、音乐与文化创意等冰雪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