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沙县:“宅改”改出乡村新天地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3年04月17日   第 06 版)

    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闲置宅房,“宅改”也规范了宅基地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

    顺着山势,一条蜿蜒的水泥路把来客引入村中。并非统一规划,黄溪坑村的民宅散布在山脚下的道路两旁。

    走进福建三明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俨然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风景画。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到此度假,登山览胜、乘船漂流、竞速越野……

    时间回拨到2019年夏天。

    彼时的黄溪坑村,到处是私自搭建的猪圈,一个不到400人的小村却建有60余座猪圈、养着万余头猪。杂乱无章、臭气熏天、苍蝇成灾,村民们戏称为“猪圈村”。

    2020年9月,沙县区被列为全国新一批10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紧扣宅基地取得、退出、管理、利用等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借“宅改”契机,黄溪坑村实现了从“猪圈村”到生态旅游村的华丽转身。

    “沉睡”的资产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乡村闲置的老宅,多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成为‘沉睡’的资产。”沙县区高桥镇人大主席邓盛梁说。

    作为中国小吃之乡,沙县有6万余人外出经营小吃,占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外出人员较多,乡村出现了“人走房空、土地抛荒、林地失管”的现象。

    通过调查摸底,黄溪坑村享有本村宅基地资格权106户361人。其中,有资格权未获得宅基地的24户,现有农村住房82户6920平方米。82户村民中,一户一宅者80户,一户多宅者2户。

    在区镇两级宅改动员会后,黄溪坑村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个村民理事会,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对全村闲置宅房进行调查摸底,该村建立了闲置宅房数据库。

    结合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黄溪坑村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做好乡村旅游。2021年,黄溪坑村注册成立了黄溪坑村旅游发展公司。

    “通过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村集体统一流转了20余处闲置的宅房,用于村旅游发展公司发展乡村旅游。”黄溪坑村村支书邓玉勇说。

    宅改试点

    受传统观念、权属关系、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影响,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复杂而艰巨。

    自2020年以来,沙县区全区除城镇规划控制区外的159个行政村,分3批次开展改革试点。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后,沙县区成立区、乡、村三级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村级还成立了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理事会。

    根据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指南》,沙县区将入户调查摸底数据信息化,摸清宅基地和农房基本情况、宅基地违规违法情况等“人、地、房”底数,形成全区宅改数据一张网。

    以“三权分置”为核心,沙县区形成《农村村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指导意见》《农村宅基地流转和退出管理办法》等区级宅基地制度11项。各试点村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制度,突出在“退”上下功夫、在“整”上见成效、在“用”上出效益,让农民改得放心、改有所得。

    围绕“宅改”,沙县区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措施。既为村民实现“户有所居”提供保障,“宅改”还能增加村民收入。

    截至目前,沙县全区共流转宅基地524宗4.2万平方米,腾退宅基地1395宗8.58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宅基地分配、公共设施建设、产业用地等,有效利用率达95%。

    2022年12月,沙县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工作被列入全国优秀典型案例,并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在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探索方面,沙县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宅基地退出、抵押流转等诸多方面。

    “宅改有效盘活了利用农村闲置宅房,增加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的资产流动性,也丰富了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形式,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沙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涂日权说。

    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挖掘农耕文化、曲洋瀑布和山水田园独特资源,黄溪坑村发展起“主题民宿+露营经济”的乡村生态旅游。

    截至目前,该村已投入900余万元,完成200米观光栈道、700米空中玻璃水滑道、山地越野车线路、瀑布观光、栈道、步道、烧烤、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沙县区深入挖掘各重点村宅改工作特色做法。虬江街道茶丰峡村侧重以旧宅房改造弘扬传统文化,夏茂镇长阜村侧重以宅基地分配集聚乡村人气,富口镇姜后村侧重以宅基地退出打造宜居环境……

    将宅改工作推进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黄溪坑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黄溪坑村共接待游客9000人次,营业额达50余万元。值得称道的是,该村还带动25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村级旅游公司与3户农户签订农家乐发展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引流+农户承接”的新模式,农户以自家闲置宅房为场所发展农家乐。

    “接下来计划将闲置宅房承包给第三方,用来经营民宿,丰富旅游业态,力争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更红火的日子。”邓玉勇说。

    如今的黄溪坑村已不再是那个家禽乱跑、垃圾乱堆、臭气熏天的空心村,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闲置宅房,“宅改”也规范了宅基地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