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苏家,本刊记者还采访了众多迁徙者。他们怀揣各自的理想,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大多经历了波折。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信,努力的人终将得到回报。
口述1
刘佩佩
1978年出生 原籍河北
北京媒体从业者
我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一年。上海的积分入户政策在那一年还不是很苛刻,我的户口得以解决。我是北方人,上海湿冷的空气对我来说很不习惯,尤其是在冬天,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即使穿着羽绒服也感觉不到温暖。一年后,我开始寻求改变,来到北京,越了解越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我爱写作,期待有一天能用文字表达自己。北京这座城市可以包容你的年纪,你的不婚,你工作的性质,允许你继续追逐梦想。但是,户口成了我最大的难题。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理想都在北京,而我的户口却在上海。有人建议我找个在上海的北京人互换户口,但辗转腾挪,也没有成行。现在,我还没有结婚,未来,户口带给我的麻烦可能会越来越多。
口述2
马骆
1981年出生 原籍辽宁
上海大型民企员工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任教,我是个爱美爱时尚,爱玩爱闹的人,回来后,开始不适应小城市的生活节奏。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不知道该干嘛,谈得来的朋友也不经常聚了,大家各干各的。2005年,我第一次来上海,在来之前,我并不觉得上海是个特别的地方,我以为它像我去过的北京一样,是个年轻人的梦想园。但是,第一次来,我就爱上了这里,我承认,我太喜欢上海的氛围了!那时我对户口没有什么概念,直到接触了许多把人生最好年华都留在上海的人,看到他们仍然不能与上海市民享受同样的基本权利,比如购房、养老、子女高考。我从不愿提及我来上海究竟放弃了什么,或承受着多大的牺牲,因为路是自己选的,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口述3
李大河
1965年出生 原籍河北
建筑工程公司老板
我19岁就来北京打零工,什么都没有,就有一把子力气。什么都干过,木匠、泥瓦匠……后来做的时间长了,自己就接一些大一点活儿;再后来就组建了自己的建筑队。赚了钱就买设备,早就在北京买了房子,现在专做地下管道工程。我有两个儿子,虽都在北京长大,但是慢慢地都离开我了。大儿子已经结婚,他不喜欢北京,在石家庄工作生活;小儿子也在石家庄读高三,正在准备高考。户口的事情,从来没想过,想也没有用。
(本文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