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问题工程获奖让谁蒙羞

媒体评论员 沙元森 《 民生周刊 》(

    当奖杯和证书成了损害公共利益的道具和保护伞,我们的反思就不能只是停留于问题工程的技术细节上。我们必须去探究,是谁赋予了这些奖杯和证书在市场通关的能量。

    因为升降机超期超载,武汉一建筑工地近日发生了一起致使1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事故如此低级令人扼腕,让人更觉惊奇的是施工单位竟然还获过诸多奖励,“安全零事故单位”、“最有爱心企业”等荣誉在这起事故之后显得异常荒诞。光彩的荣誉之下是混乱的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重重隐患。两者同时存在,互为表里,这样的工程在当下不是独此一家。

    奖项无论大小,原本都是对实力的认证或对成绩的褒奖,而现在很多奖项越来越像狗肉摊上的羊头,除了误导公众,别无它用。或许很多人感到不解,那些曾经无限风光的大奖怎么就变了味,细究起来,其实并无太多深奥,不过是利益在作祟。     

    在很多领域,国人都有解不开的大奖情结,比如演员钟情奥斯卡奖,作家暗慕诺贝尔奖。这本来不是坏事,很多时候虚名也可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都有渴望被尊重的心理,获奖正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要获奖就必须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国际大奖全球瞩目,高标准严要求,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很多人转而求其次,众多国内大奖就成了各路人士的追逐目标。搞建筑的争鲁班奖,搞文学的争鲁迅奖,即便无事可做的也想弄一个“中华脊梁”奖聊以自慰。     

    在外人看来,各种颁奖无非是发些证书奖杯,让人摆在醒目处以壮门楣。但现在奖项的功能已经不止于给人虚荣,越来越长的利益链已经由此衍生。面对有限的资源,在分配的环节上,各种奖项尤其是被公共部门认可的奖项通常意味着优先权。评职称,有奖就会有加分;招投标,有奖就能照顾;即便是升学,有个奥数名次也可以改变命运。一旦奖项有了让青蛙变王子的魔力,就会有更多的人以极大的热情去追逐它,甚至把这当做一种划算的投资。花钱买奖,已经成为很多领域通行的潜规则。类似“中华脊梁”、“最具价值品牌”的奖项都可以查到明码标价。投资一个奖项,意味着可以买到更大的名气,更大的名气则可以换来更大的利益。只要带动利益输送的发动机运转起来,其他的衡量标准就不那么重要了。有诸多奖项加持,那些问题工程的施工单位就会有恃无恐,甚至以“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结果出现在公共工程上,最终为之付出代价的必然是公众的安全。     

    当奖杯和证书成了损害公共利益的道具和保护伞,我们的反思就不能只停留于问题工程的技术细节上。我们必须去探究,是谁赋予了这些奖杯和证书在市场通关的能量。拂去表面的虚荣,我们应该看到,权力部门的认可确实赋予了一些奖项超常的价值。很多人之所以为大奖一掷千金,不过是讨主办方或者幕后操纵者一个高兴,进而获得权力的庇护。在以权力为主导的资源分配中,很多奖项不过是权力干预市场的白手套。     

    顶着荣誉的问题工程不断出现,附着其上的奖项逐渐成为笑谈。要重树奖项的权威,权力的淡出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改变以权利配置资源,权力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格局。 

问题工程获奖让谁蒙羞
房价报复性反弹无基础
理性升华爱国热情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