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便利社区初探

本刊记者 邓凌原 《 民生周刊 》(

    城市在发展,市民对生活便利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已经出台的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生活方便适宜”已被列为六大评价指标之一,权重达到30%。

    然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口拥挤的大城市里,人们却常常为买一包盐在超市排半天队、交个水电费等候一上午的经历而困扰。什么时候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办理社保、计生、就业、养老等手续,还能享受便利购物的服务呢?基于此,“便利社区”在人们的期待中呼之欲出。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每年将分批次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今年起北京市开始推进第二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社区,共1000个。到2012年年底,全市将有1645个“便利社区”的居民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全覆盖式60项基本公共服务。

    万寿路地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南部,辖区面积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外来人口4万。从2011年年初开始,这里作为“便利社区”的主要试点,已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通过“便民菜站”、“爱心早餐车”、“循环小巴”等民生工程的建设,社区居民已然切身感受到了“便利社区”带来的好处。

    “便民菜站”的吸引力

    “便民菜站”无疑是万寿路地区建设“便民社区”的一个亮点。据万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曹宇明介绍,为解决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困难,由街道办事处牵头,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将社区内可利用的房屋整理出来,无偿提供给专业的蔬菜生产基地,由蔬菜生产基地负责运输和销售,减少中间加价环节,让蔬菜从生产基地直接进入各个社区。

    “大葱每斤3.2元,黄瓜每斤1.8元,西红柿每斤2.9元,土豆每斤2.1元……”这是《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当天,永定路西里小区004号“便民菜站”的“今日菜价”。据了解,“便民菜站”的全部菜价都通过店内的一块小白板进行公示,同时承诺同品质蔬菜低于同级市场价格。店内的计量称全部安装经海淀区计量局检测的条码秤,杜绝了缺斤短两的现象。

    此外,店内的条码秤全部联网由终端统一控制,菜站不能随意改动蔬菜销售价格,保证了蔬菜销售价格一致;通过使用条码秤还可以实时了解每个菜站的销售情况,为蔬菜供应商及时掌控库存、控制运营成本、降低蔬菜价格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小区65岁以上的老人及行动不便者,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店里会提供电话订菜和免费送菜的服务。”刘梅(化名)是“便民菜站”的服务员,已经在菜站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告诉记者,社区内的老年居民可以用养老券买菜,低保户和生活困难的家庭还可以领到免费的购菜券。

    目前,万寿路街道已开业的“便民菜站”已经达到了10家,每家菜站基本可以覆盖周边2—3个社区。

    据万寿路地区2011年底发布的《万寿路地区社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35.9%的居民最常去的买菜场所是周边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其次是社区“便民菜站”(30.5%)和周边超市(28%)。社区“便民菜站”已成为居民买菜的重要选择之一。

    逾半数居民(51.1%)认为“便民菜站”的最大好处在于“距离近”和“计量准确”,但在其他方面,如“价格便宜”、“菜更新鲜”等,“便民菜站”的优势并不大。

    相比流动菜市场上小摊小贩的菜价,“便民菜站”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万寿路社区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刘勇强表示,“要想进一步吸引居民,还需要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长效运作,为居民带来更大的方便。”

    “爱心早餐车”有待普及

    “爱心早餐车”也是万寿路地区一道靓丽的街头风景。每天早晨,匆忙赶路的“上班族”花两三块钱,就可以吃上一顿放心早餐,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是一项“便民、惠民”的美事。

    然而,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万寿路地区“爱心早餐车”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调查报告》显示,83.4%的居民经常在家里吃早饭,而选择周边饭店和社区“爱心早餐车”的居民分别只占5.1%和4.6%。

    尽管社区居民对“爱心早餐车”的认可程度较好,但如果缺少顾客,无人问津,这项便民工程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摆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经营者也会因亏损而走向关门歇业的境地。

    2009年,以“便民、惠民”为企业宗旨的陕西省渭南市早餐车在轰轰烈烈上演半年后悄然谢幕。有媒体调查发现,由于没有明确盈利目标和运营方案,从事早餐车的便民爱心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最终负债累累,法人潜逃。为此,有关分析人士指出,“爱心早餐”车不是“赔本赚吆喝”,想要长久运营下去,必须找到赢利点。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爱心早餐车”为什么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呢?《调查报告》显示,“距离近”和“食品更安全”是居民们选择“爱心早餐车”的重要原因,但在价格、品种和味道方面则明显不占优势。

    “目前的爱心早餐主要是以包装食品为主,品种和口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开发,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这两项因素的改善,可能会增加它的吸引力。”曹宇明介绍道。

    从早餐车的形式来看,传统的早餐室内店也不及流动早餐店受欢迎。“很多年轻的‘上班族’都选择那种封闭的蛋形车,觉得比露天的小摊和室内早餐点更干净、快捷。”刘勇强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吃上干净、卫生、有营养的早餐,从去年8月开始,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投放了50辆封闭的蛋形早餐车,选拔有资质的餐饮企业经营,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管理,半年下来运营平稳,收益良好。目前万寿路地区正准备借鉴以上模式,对“爱心早餐车”进行改进和提高。

    解决“最后一公里”

    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万寿路地区从2011年6月开始开通“循环小巴”。据介绍,目前万寿路地区共有7辆“循环小巴”,全部为考斯特面包车。票价1元,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和持老年证的老人均可免费乘车。

    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最欢迎“循环小巴”的是持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卡的老人们和一些需要连倒几辆车才能到达地铁站的上班族。

    张欣家住万寿路社区太平路38号院,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五棵松站)并不远,却要连倒两趟公交车。“有了‘循环小巴’后,一趟车就到了。”

    “目前开通‘小巴’的线路都是从前黑摩的出入频繁的线路,这样不仅方便居民,还起到了打击黑摩的、保障乘客交通安全的效果。”刘勇强表示。

    然而根据《调查报告》的显示,从整个地区来看,乘坐“循环小巴”的人并不多,79.4%的居民表示自己从没坐过“循环小巴”,每周乘坐3次以上的居民只占3.4%。此外,一些居民认为“小巴”也存在缺点,如“站点设置少”、“站点离家远”和“等候时间长”等。

    增加站点,加密相应班次,从而满足不同居民的需要,这成为万寿路地区“循环小巴”的下一步整改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也是“循环小巴”开设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压力。

    据了解,“循环小巴”并非营利项目,车票收入只占“小巴”运营全部费用的20%左右。而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还享有免费乘车的权利,因此社区“循环小巴”的营运资金大部分要靠政府扶持。

    刘勇强表示,“我们将会在加密相应班次的同时也缩减一些不必要的线路和班次,节约成本,实现长久而有效的运营。”

微博时代的“微”招聘
解密体操娃
便利社区初探
交通疏导:“协管”还是“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