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记者跟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扶贫办主任宛庆丰,和扶贫办其他几位工作人员前往 “上云界”调研。
上云界是湘西州泸溪县八什坪乡李什坪村的一个寨子,地处武陵山腹地,山高路远。村民总结当前寨子里有“五难”,即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婚配难。
大山深处的寨子
从吉首出发三小时车程后,有一条盘山土路,很窄,仅够一台车行驶,会车时必须找一个宽敞的地方。又缓慢前行半小时,就到了路的尽头。此时已近黄昏,宛庆丰指着面前的大山说,目的地在山背后,还要步行40分钟。
当地乡政府负责人提醒,山路崎岖不平,尽量少带东西。记者把随身携带的包尽可能清空,只留下了电脑和笔记本。
尽管早已被提醒,但是大伙儿并没有想到山路如此难行。在崎岖的山路走了十多分钟后,天就黑了,只得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前行。
手电筒数量有限,平均两人合用一台。踩着用石头堆成的山路往目的地前进,山路陡峭且狭窄,荆刺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被划到。刚开始大伙儿还开开玩笑,相互鼓励,二十分钟后,除了呼吸声一片寂静,每个人都盼着早点到目的地。
翻过山头,看见了灯光,大伙儿有些激动,但走起来还是需要了一段时间。到寨子里时,村民们正在吃晚饭,记者看了下表,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借着灯光,记者看到,大家衣服都已被汗水浸湿。
村民告诉记者,如果遇上雨天,这条羊肠小道根本无法行走,不得不翻山越岭绕道而行,路程增加一倍,进出寨步行要两个多小时。而碰上下雪天,根本就无法出行。
站在村口,抬头望去,月亮正从树梢中探出。时值农历八月十七,中秋节刚过两天,月很圆,但上云界显得特别宁静,外出务工的村民一般只在过年时回来,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只能通过圆月遥寄相思。
村主任招呼大家吃饭,经常下乡的宛庆丰成了主角,借着灯光,一边吃饭一边询问村民,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村里有什么特色产业等。
“五难”之伤
晚饭后,宛庆丰招呼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却只有六、七位村民参加,原来村里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远的赴浙江、广东,近的就在上云界所在的泸溪县城。村民告诉记者,整个李什坪村有6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63户农户,118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人均现金收入大约550元。其中上云界寨子有220多人,但在家的只有50多人,人均收入更低。
湘西州扶贫办的周峻博士边问边记录,非常仔细,比如村里有多少人外出务工,每户养几条猪等。
随着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交通极不方便、近亲结婚等原因,这个寨子也出现了很多光棍和智障现象。
一户人家,家里兄弟四人,都四十多岁了,但没一个结婚成家。统计发现,全村光棍有220多个,大约占25岁以上男性的70%。其中,30到40多岁的光棍居多,年级最大的有54岁的。在过去相对封闭的年代里,本村男女内部消化,互结连理,生儿育女。随着打工潮流的兴起和贫困状况的日益突出,形成了本村姑娘普遍外嫁,本村男人娶不到媳妇的窘况。
上云界寨近5年来嫁出去16个,娶进来4个,前不久,有一个媳妇难以忍受这里的贫困,抛下嗷嗷待哺的孩子离去。村民家里很少有家电,村主任家里因为接待多点,前些年买了台冰箱。四个人像抬桥子一样从山外面抬回来。
对于村民而言,家电可以没有,但生活用品必须购买。村民告诉我,要买卖商品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就需要赶集,较近的集市是古丈县的河蓬乡集市。早上4、5点钟就要起床,步行4、5个钟头到古丈县的河蓬乡集市,在集市上买卖一些商品,转悠几圈,回家已是下午3、4点钟。
这里农业生产条件非常简陋,生产必需的化肥和生活用品等都需从集市里用肩挑回来。
山区稻田基本不成片,收获稻谷时需用到打谷机,这种简易的机器几乎是每家必备,用脚踩带动滚轮快速运转,然后将稻禾放到上面,稻谷脱落到打谷机里。
使用这种“机器”,需耗费大量的体力。让记者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出寨子时,沿途还看到一户人家连这种简陋的机器都不用,直接用蛮力把稻谷打到木桶里。
村干部告诉记者,因为山路不好走,打谷机太重,而家里劳动力太少,一些农户只得采取这种办法。
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孩子上学也成了大问题,无论到哪,都得走上七、八里,村民田熙华告诉记者,家里条件稍好点,想小孩多读点书的,都是在城里租房子,打零工维持生计。今年44岁的田熙华有两个小孩,大的已在浙江打工,小的还在上学,其上学的地方需要走四、五公里山路然后再坐车。
村干部说,原来为村里办有一个小学,前几年有5、6个学生在村小学读书,由村主任代教。由于生源的不足、专职教师的缺位,如今村小停学,高年级学生只得步行2、3个小时到离村15公里的乡中心完小就读。低年级的小学生走不了这么远的路,为了读书不得不由家里的一个人陪着去县城租房读书。父母则拼命打工赚钱,补贴孩子在县里读书的各种开支。
养猪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猪肉价格节节攀升,但这些似乎与村民无关。
田熙华家里一年养两条猪,卖三、四千元钱。他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人愿意过来收购,即便过来收购,价格也是比其它地方低得多,村民只得自已宰杀然后挑到集市去卖。山路遥远,往往也是卖不到个好价钱。尤其是夏天,时间一长猪肉就变味了,到最后只得忍痛“甩卖”。
村民告诉记者,各种影响算下来,生猪价格每斤少卖5元,一头猪少赚1000多元。
此外,每年的粮食收成也不是那么稳定。因为在大山深处,耕种的玉米到了收获季节,会碰上野猪的蚕食;每到这个季节,村民不得不守护在玉米地里。“下半夜实在困了,就回家睡会,人一走,野猪就来了。”
因为在山区,人均稻田才几分地,大部分是山地。村民一年粮食有一半时间不够吃,需掺杂粮,基本上是平均每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全村一年之中唯有过春节才能吃上肉的有38户,占总户数的14.4%。村主任说,“上云界情况则更糟”。
最怕的是生病,村里没有卫生室,绝大多数村民治病就是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村里有两个赤脚医生,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只有一个随身携带的药箱,仅能诊治感冒发烧等小病。
由于赤脚医生是兼职从医,大量时间还用于忙农活,常常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今年一个村民发烧不退,吃了大量退烧类药物不见好转,山高路远,病人就死在去医院的路上。
脱贫与发展的期盼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时间过得很快,月亮从西边的树梢“走”到了东边的树丛,但村民仍意犹未尽。一行人晚上就睡在村主任家里,这个寨子海拔不高,但晚上气温很低,大家都和衣而睡。
朦胧间听到外面还有人在聊天,第二天早上方知,宛庆丰和村主任几个人聊到了凌晨两点。
早上六点多,记者被冻醒了,干脆起床,这才发现,和夯来村一样,整个寨子没有一栋发家致富修的砖瓦房。大多数的房屋都是上百年以前祖先留下的老木屋,危房占了三分之一。
村里没有见到年轻人,连小孩都很少。走访中我们见到了一个一岁多的孩子,由81岁的曾祖母照看。小孩很可怜,出生没多久,由于家里太穷,妈妈出走了,从此再无音讯。小孩的妈妈就是前文提到那个出走的媳妇。小孩的父亲、爷爷和奶奶因为生计,不得不在山里日夜劳作。
照看的任务就交给了曾祖母,第一次见到她时,小家伙正睡在摇篮里,睡得很香,家里发生的一切似乎与她无关。
81岁的老人的床在木房的楼上,睡觉得爬竹梯到楼上,梯子之间的距离足有半米,我难以想象她是怎样爬上去的,问及此问题时,她连连摇头说没有办法。
再次见到小孩时,她已起来,和曾祖母在外面吃早餐,一点米饭。见到生人,小家伙很怕,躲在曾祖母的怀里。
事实上,隐藏在深山之中的上云界还是有很多资源。比如山里的油茶树特别多,9月正是油茶挂果的时候,成片成片的油茶林挂满了果,但由于缺少护理,产量其实并不高。再者由于交通不便,最后流入市场并不容易。
村民告诉记者,山里的中药材也特别丰富,但一切归源于交通不便,成本太高,最后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
面对该村的贫困,州、县扶贫部门深感责任重大,经研究决定在两年内将修路和垦复油茶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安排资金实施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修路和油茶的垦复。
“到那时,至少买肥料不再需要用肩挑了。”村民说。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路通了后,将重点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然而,仅仅依靠扶贫部门,仍难以让村民脱贫致富。
“希望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注和扶持上云界,这个凄美的村寨需要救助……”采访最后,周博士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