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厨房与餐厅、宽敞的沙发和床铺、图书室、书画室、娱乐室、聊天室、多功能会议室、一站式办事大厅、观景阳台……这里像家一般温馨,却又比家里热闹方便。
这是天津已经投入使用的397个社区服务中心(站)最基本的功能布局。
在这里,人们可以洗衣吃饭、休闲聊天、文化娱乐、看病保健、家政服务。儿女可以把老人托付给社区中心照料。居民办理社保等各种手续,不必到有关部门奔走,在办事大厅就能办妥。
在城乡各社区建设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是近年来天津市“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王敬威说,多年来,天津每年都要为群众办20项民心工程,项目求“实际”,内容讲“实惠”,结果有“实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9月中旬,《民生周刊》记者走入天津社区,耳闻眼见了当地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
社区服务:居民倍儿满意
9月14日下午是天津和平区开封道社区老年合唱团组织活动的日子,十几位退休老人正在讨论演啥节目。社区中心人来人往,有组织活动的、有开会的、有办事的、有聊天打牌的,热闹得很。
社区居民王大爷,正悠闲地坐在竹椅上,喝着社区服务员端来的茶水,心情格外舒畅。儿女虽不在身边,但王大爷的饮食起居,被社区安排得比在家里还舒心。
每天,只要天气晴好,王大爷都要到社区中心,跟邻居们一起下下棋、聊聊天、看看书……王大爷在北京工作的儿子担心老人孤独,多次想把他接到北京。“我在这里挺好的,不用惦记着。”王大爷舍不得离开,一口回绝了。“衣服可以到这里洗,拿不动,打个电话有人去拿;饭可以在这里吃,荤素搭配得好着呢;病了摁一下‘社区紧急呼叫’,社区组织的帮扶对子小张很快就到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1996年退休后,我看到邻居除了看孩子、看电视、做家务外,没什么文化生活,长期足不出户,隔绝了天气、接不着地气、脱离了人气、呼吸不着新鲜空气,性格就孤僻,心里就憋气。我就在社区先后建起了晨练队、服务队、合唱队、说唱团、志愿小分队,开展健身运动,维护交通、治安秩序等等,可干能干的事多着呢。”听说有记者采访,一位女士滔滔不绝,主动给我们讲起她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情况。清脆的嗓门、敏捷的思维,快人快语,谁能想到她已经68岁了?
她叫吕文霞,是天津市社区志愿服务明星人物。天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正是因为有了像她这样热心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很多服务活动不仅“火”了起来,而且坚持下来,不断拓展延伸。
天津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前茅,这与天津社区服务志愿者团队是分不开的。天津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王大爷说的“帮扶对子”,很多是邻里组成的志愿者。而像吕文霞这样热心肠的志愿者,在天津已经达到46万人。
小白楼街崇文里社区居委会的刘方贤主任告诉我们,和平区27万人,有6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天津市、区两级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社区服务有场地、有人员、功能全,服务到位。
2010年,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仍然被列入20项民心工程之一,全市建成一站式服务的街道83个,占总数的近80%,全市70%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00平米以上。
以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党员带头,在细节上下功夫,是天津社区建设及服务的最大特点。正如王敬威副秘书长所说:“社区建设就是要问你为居民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了多少。而不是问你管了什么,管了多少?服务好了,就是管好了。”
服务社区,要讲体贴入微,只有体贴入微,才能深入人心。刘方贤告诉记者,在崇文里社区,小到狗粪收集,大到社区居家养老系统服务,都为居民想到了,也做到了。“每个楼门都有社区服务指南,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有民生民情记录薄。”
特别是养老方面,社区服务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按照天津民政部门要求,各个社区针对空巢、孤寡老人养老,一方面,由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购买社区入户养老服务;另一当面,每个街道托老所,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最长可以托一个月。此外,社区还配套建立起老年食堂,由民政局给予补贴,一位老人的午餐费只需5元钱。
“以前‘日看窗帘晚看灯’,有了‘居家养老呼叫中心’,不用老人记电话,只要一按呼叫器,我们就知道是哪楼哪户老人有事求助,就会第一时间联系离他最近的志愿者上门。社区服务人员或者志愿者,对独居老人,‘每天一敲门’,确保老人居家养老安全。”南京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杜永红说。
崇文里社区的王玉琴在这里已经住了30多年,她告诉记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社区服务中心想到了。有洗衣服务,每桶3元钱;有卫生站,小病在家里就能看。一个电话,理发师、修脚师就能上门。社区服务周到,生活环境大大改观,房子也升值了。
“倍儿踏实,倍儿满意。”说起这些,王玉琴笑得格外爽朗。
住房保障:让幸福安了家
“倍儿满意”的不止王玉琴。
说起原来的家,现住北辰区秋怡家园的汪美有些难以启齿,“没什么好看的,以前住在单位在老城区分的老房子,一家三口,住7.76平米。没暖气、没热水、没厕所、没厨房、没尊严。”那时,汪美一家的日子很不“美”,说起在旧房中生活的日子,泪水充满了汪美的眼眶。
虽然不情愿提起那令人不堪的旧房子,但她自豪地跟我们说起了她的新家,“六十七八平米吧,两居室,我女儿一间,我跟老伴儿一间,还有一个宽敞的客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比以前宽敞了近十倍。”听得出,汪美一家的生活,从搬进新房那一天,才真正美了起来。
老伴身体残疾,自己也退休了。除了退休金,没什么收入,而女儿还在上大学,哪里有能力换房子?去年年底,她在社区跟邻居聊天时得知,她的条件可以申请天津市的公租房。“虽然房子不是自己的,但是租金很少。只要符合规定,每年还可以续租。”
汪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街道办填表申请公租房。在后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走过审核、公示等手续后,汪美终于在今年4月住进了新家。
按照《天津市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管理规定》,汪美属于家庭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下、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低于9平方米的家庭,她家不仅可以租赁公共租赁房,还可以享受每月每平米16元的优惠租金,在此基础上,再享受政府租房补贴。
也就是说,汪美68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的租金是1088元,而汪美每月可以享受直接补贴847元,实际上,她家每月只需支付240元的租金。
据了解,秋怡家园在建的20栋楼房中,有10栋是经济适用房,10栋是公租房。小区里像汪美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这个位于天津中环和外环之间的小区,交通比较便利,小区配套也很完善,附近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超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天津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坚持推行“建设三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发放三种补贴(面向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租房补贴、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今年年初,天津市发布《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并先后推出秋怡家园、秋明家园、福桥里、秋悦家园、双港等9400套房源,提供给住房困难家庭租赁。
“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被列为天津每年度20项民心工程之首。“十二五”期间,天津计划新增“三种住房”40万套,新增“三种补贴”7万户,到“十二五”末,累计为83万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届时约占全市城镇家庭的35%。
在天房雅韵小区,“中国房·民心居”几个大字挂在售楼处,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小区A区已经入住,B区正在紧张建设中。这是全国首家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投资项目之一,这一项目全部落实后,将提供4000套限价房,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将得到改善。
今年8月19日,《今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百姓投票选出的“我爱天津的100个理由”。其中,“保障房建得多”这一条位列社会保障方面第一位,住房保障工作深得民心。
技能实训:为劳动者创造明天
不断增加保障住房供应,让更多的天津住房困难居民,正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而稳定的就业,则是居民生存发展的前提。
9月15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海河职业教育园区。马路如镜,采自南方的各种乔木、灌木、花草,交错植成的绿植带,生机勃勃,绘就了一幅立体画卷,车行其中,宛若穿行在花草树木的海洋。一幢幢欧式建筑,从绿茵深处露出彩色的屋檐,星星点点,点缀其间,把教育园妆扮得典雅而富有朝气。花香屋美,鸟鸣树静,真乃读书胜地。
今年年初,海河教育园区一期交付使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海运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学校,以及天津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天津机电工业学校两所中职学校搬至园内。
我们到达海河教育园区时,正值上课时间,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微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刚刚建成的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高大敞亮的教室里,许多学生正在埋头操作各种设备。
这一实训中心立足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为劳动者稳定就业、体面劳动,提供技能素质支持。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现代化大型都市,定位“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各类高素质技术人才非常紧缺,为了满足企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天津除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外,还投资数亿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以教育园区为依托,整合中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所需的人才、设备,和一般职业学校错位发展,为企业培训可以直接使用的各类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
现代制造加工、自动控制教学、现代电子实训、现代物流实训……宽敞透明的教学空间,配置了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类设备、仪器,学生们在这里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指挥”各种设备,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里突破了传统的书本教学、理论讲授模式,学生在缩微的工厂车间,真刀真枪,操控各种机械。
“经济发展能带动就业,但经济大发展也带来了就业选择性问题,如何解决?”天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于茂东说,“天津企业中高端大项目多,高端项目大企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高,为企业储备高素质劳动力,才能满足企业需求,也才能提升劳动者的前景和生活质量。”
向好的经济项目要就业岗位,就必须针对企业需求搞培训。“围绕项目找岗位,项目到哪,我们劳动力就输送到哪。通过项目就业,天津实现就业9万多人。”
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培训安排,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不仅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培训明天,造就大批高级产业技工人才,而且也为老百姓就业建设了一个更上层楼的平台。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大户,也是劳动就业的蓄水池。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提升就业水平的根本途径。天津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扩大中小企业就业。“今年上半年,天津新增就业达到23.5万人。这意味着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52.3%。”展望下半年的就业任务,于茂东不敢丝毫放松。
大学生就业难,在天津同样存在。天津每年毕业大学生约12万人。天津每年的空缺岗位有40多万个,除了一些高端技术,许多岗位都适合大学生。然而,从心理到技能等方面,不少大学生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也滞碍了很多人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对大学生而言,是首要面临的问题。
体制性就业仍是大学生的首选。作为主抓就业的部门,每年毕业季,天津人保局都启动各类促进就业的服务。一方面传递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在毕业学年,千方百计为大学生联系见习岗位,并提供见习补贴。仅此一项,实现就业达到4万多人。连续两年,天津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0%。
近年来,天津把农村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当作大事来抓。在城镇设立工作机构,依托“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开展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农村困难群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天津2011年20项民心工程规划,全年计划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正午时分,望着纷纷走出教室的学生,我们为天津普通劳动者今天的体面劳动喝彩,也为他们明天的尊严生活祝福。
民心工程:融入百姓心中
奔走在天津城乡社区,感受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被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和人文气息吸引,这座北方都市独特的城市个性,让我们流连忘返:那170多栋西式别墅,承载了她的历史;那吸纳了西方建筑艺术特点,又有东方建筑神韵的现代建筑,续写着这个城市今天的辉煌。在这个城市闲逛,少有千篇一律的单调,更多的是移步换景的惊喜。天津就是天津!
每座城市,都有她独特的地标建筑,人文风貌,从而形成城市独特的风景,彰显着城市的个性,展示着城市发展的思路和水平。天津,她的地标,不仅是西式老洋楼、宽阔的马路、摩天高楼、霓虹闪烁的海河之夜,更多的是散布在社区之间、居民之中,被人们广为称赞的一项项“民心工程”,这一工程已经成为镌刻在天津城乡百姓心中永远的地标工程。
每年10月,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指挥部都要面向全社会、面向居民征集下一年度20项民心工程的具体项目。2010年10月,两周之内就收到市民各类建议7800多条。
市民通过来电、来信、网上留言等方式提出建议和意见。有200多名网友通过网上留言提出建议800多条,收到建议信函127封,有3500多人通过电台热线提出建议6800多条。
有建议增加社区健身器的,有建议海河开航线,减交通拥堵的;还有的市民希望延长供暖期;市民张女士则希望全市普及居家养老呼叫系统,还有一位市民希望加强联动管理,防井盖丢失……
民心工程,项目百姓定,建设百姓参与,最终让百姓得实惠,解决百姓的生活难题。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民心工程说得到做得到,真正赢得了天津百姓的心。
今年9月,2011年度20项民心工程,68个子项,已经陆续交出了满意答卷。从10月开始,天津将开展2011年20项民心工程完成子项的认定备案及2012年20项民心工程的征集工作。
“项目来自百姓,为了百姓,不图表面虚名,不搞好高骛远,符合群众需求,符合现阶段实际,年年坚持,历届政府接力,持之以恒,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民心工程的要求,也反映了群众的心愿。”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民心工程办负责人方秋明,道出了天津民心工程建设历久弥新的奥秘。
天津百姓中,耸立着无数座永恒的民心地标工程,她不仅在社区、在菜市场、在居民楼里、在路上……更在市民心中,在老百姓的生活里!
(本刊孙美琴对此稿采写亦有贡献)
天津市2011年20项民心工程(部分项目摘要)
一、改善住房条件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万套。向8.5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租房补贴。拆迁危陋房屋200万平方米。维修直管公房340万平方米。完成大板楼居住建筑隔热保温改造30万平方米。
二、扩大就业规模
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培训农民1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5万人。
三、提高群众收入
确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带动5.5万户农民增收。
四、发展公共卫生
将全市居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由人均每年20元提高到25元。加快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一批村卫生室。实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等医院现场自助挂号、远程挂号、预约就诊、快捷结算,方便市民看病就医。
五、促进教育事业
新建、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提升改造60%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标准化幼儿园。改造加固58所中小学校舍,全面完成我市中小学校舍改造加固任务。按义务教育标准完成400所学校评估验收工作。
六、完善社会保障
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中断缴费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推动保安、物业管理等行业全员参加养老保险。
七、缓解出行难
缓解快速路东南半环和津汉路交通拥堵状况。新增600点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实现对市区40%的路口实时管控。在人流密集路段建设20座人行天桥,在城市中心区主干道繁华路口增设交通安全岛45处。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泊位1000个。规范中心城区占路停车泊位3.5万个。
八、加快公交发展
建成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和天津西站综合客运站。地铁2、3、9号线开通运营。增加、调整、延长公共汽车线路20条。更新公交客运车辆2000部。
九、完善养老服务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200张。在80个街道(乡镇)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在100个社区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
十、加快社区建设
整治社区350个,整修建筑4809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达到80%。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0个。建设公厕75个、垃圾转运站31个。推广和应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市100%城市社区和20%农村社区联网。
十一、提升市容环境
基本完成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整修,综合整治道路72条,整修建筑1162栋,平改坡174栋。
十二、打造绿色天津
新建改造绿化2423万平方米。新建10个公园,提升改造16个公园,推进梅江二期风景区建设,市、区两级公园全部改造完毕。
十三、改善环境质量
改善城市环境,实施第一热电厂关停。建设清水工程,综合治理河道33条160公里,修建截污管道20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13座,新增处理能力45万吨/日,配套建设管网397公里,消除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河道黑臭现象。
十四、改造供水管网
改造6万户居民户内自来水旧管网。加快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新建供水管道30公里。新增供水服务网点10个。
十五、延伸燃气管网
改造燃气旧管网200公里,其中外网100公里,户内改造5万户。新建宝坻——静海——大港、黄港、津沽等天然气干线100公里。支持新农村建设,铺设燃气管网100公里。
十六、方便市民健身
建设体育公园30个,配建、改建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等全民健身设施。更新、配建健身园1500个。
十七、建设村镇设施
新建、改造小城镇镇区道路400公里、排水管道400公里。创建文明生态村70个,修建村内街道280公里、排水设施180公里,新建、完善村级垃圾收集设施70套。
十八、实施文化惠农
新建农家书屋1081个,实现我市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实施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确保一村一月一场。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200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十九、关爱残疾人生活
将运动疗法等9种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开展“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全年托养服务2000人。为享受低保或特困残疾人按季度发放生活救助金,使4.8万名残疾人受益。
二十、建设和谐天津
建成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信息服务平台,联通全市20个法律援助机构和242个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24小时提供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