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10分,距离北京市玉渊潭公园职工上班时间还有50分钟。为了更好地观察和体验育苗班的工作,记者早早地来到了玉渊潭公园育苗基地。
清晨的阳光柔和而内敛,斜斜地照在这一片樱花树苗上。由于培育的时间有早有晚,樱花苗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地里一个瘦弱的身影出现在记者视线,原来,已经有工作人员开始工作了。
令人敬佩的人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7点40分,身后的声音越来越嘈杂,看来职工们已经陆续到岗了。眼前的身影却丝毫没有被惊扰,依旧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麻利、干练。
直到其他工作人员跟记者打招呼时,她才意识到记者的存在,转过身,满脸羞涩。
这时,记者才得以仔细打量这个瘦弱的人。长发在脑后随意地束起,下巴很尖,脸色蜡黄,握着铁锹的手指指骨清晰可见。眼前这个人,虽然身体看起来有些羸弱,但却透着一种力量,让人觉得在她瘦削的身体里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樱花是玉渊潭公园的品牌项目,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樱花盛开的季节,就会引来数万游人前来赏樱。樱花育苗工作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公园培育优质、新型的樱花苗木,使这一特色树种得以更新和发展,就成了育苗班最重要的任务。
育苗隶属园艺队的工作范畴。说是育苗班,实际上公园里的樱花育苗工作仅由两人负责,其中之一就是记者刚刚看到的陈春英。
据记者了解,作为主要负责人,陈春英一人担下了育苗地一半的工作,既要负责樱花树苗的播种育苗、养护管理,还要负责大棚遮荫、容器育苗的科研任务等。
当记者翻开她的工作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得满满的。每天的最高、最低温度、苗木生长情况等都记录得十分详实仔细。
樱花育苗说来简单,但据记者一天观察下来,这项工作真的做起来,却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辛和汗水。
陈师傅要用手一个一个去敲育苗瓦盆,通过声音辨别花苗是否缺水;要把手指伸进上千个营养钵中,挨个感受土壤的湿度。花肥又脏又臭,却未见她戴手套。大盆10克肥,小盆3克肥,她一抓一个准。也许是多年从事育苗工作的原因,泥土已经深深嵌入她的指甲,纤细的手指根本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别人都说我们是城市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干的都是农活。”陈春英微微一笑,说话时的羞涩表情让人一点也看不出她曾经作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公园新风奖”获得者参加过经验宣讲。
“陈师傅虽然每次都无法像那些年轻人一样脱稿,但每一次当她拿着演讲稿‘照本宣科’时,听众却没有一个不感动的。”玉渊潭公园管理处组织科负责宣传工作的章艳林提起陈春英是一脸的钦佩。
“做任何事,都要负责任。如果一个人因为能力上有缺陷尚可原谅,但如果因为不负责,那就不能容忍了。”陈师傅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她早已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无论是采种、播种、育苗,还是施肥、浇水、打药,她都亲自动手。她用自己的任劳任怨、敬业勤业,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换来了育苗地樱花苗木的良好长势。
育苗班的亲姐妹
向记者介绍的同时,陈春英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今天要把这片地全部浇一遍,樱花树苗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北京的秋天天气干燥,每天都需要浇大量的水。” 她边说边把水管从一块地挪到另一块地。
“姐,你歇歇吧,剩下的活儿我来干。”育苗班另外一名职工陈春芸亲切地称呼着陈师傅,并将水管向另一片地浇过去。
记者本以为陈春芸称呼陈春英“姐”只是因为亲切,没想到育苗班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竟然是亲姐妹。
“我姐太不容易了,她现在是一个只有三分之一胃的癌症晚期患者,不能让她太劳累。”原来,陈春英的瘦弱和蜡黄脸色正是因为疾病所致。
2010年,北京迎来40年来最长、最冷的冬天。也是在这一年的初春,陈师傅几乎遭遇了晴天霹雳。3月的一天,在工作岗位上,她的胃痛再一次不可遏止地发作,到医院检查后,被医生确诊为胃癌晚期。当时正赶上玉渊潭公园一年一度的樱花节,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精心培育一冬的品种樱花要比陆地樱花提早6天亮相于玉渊湖畔。为了使育苗基地的樱花提前盛开,手术在她本人的坚持下被安排在了樱花节后。
陈春英并没有因为病痛而停下脚步。她依旧成天泡在温室大棚中,细心观察,精心养护,整日与潮湿的空气、难闻的化肥味为伴。近百株早樱也好像回报这位母亲一样,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似锦般按时绽放。
樱花节后,手术顺利完成,陈师傅的胃也被切掉了三分之二。自患病以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领导、公园党委、园艺队党支部多次看望、慰问她,要求她多休息。可是,疾病和手术并没有挡住她重回岗位的脚步。只经过短暂休息,病情稍微有所好转,她还是不听劝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
为了能够在工作时适当照顾生病的姐姐,同在公园工作的陈春芸主动要求调到育苗班,与姐姐陈春英一起照顾这片樱花苗。
“工作虽然很辛苦,又脏又累,但是既能照顾姐姐,也能从姐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说完,陈春芸提起了重达15斤的水壶开始挨个给盆栽苗浇水,这一提就是一天。
要让南国的树种在北京安家落户,让适合在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中生长的樱花在3月底盛开在阴冷干旱且多风沙的北京,陈春英姐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
“当看到自己培育的樱花盛开,枝繁叶茂,花团锦簇,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予的。” 陈春芸的脸上流露出的全是满足。
习惯早起的园艺队
“每天7点半以前到岗是陈师傅多年来的习惯。”园艺队队长张文广说。
记者问道:“能清楚知道职工的到岗时间,是否意味着您比他们来得更早?”张队长写满阳光痕迹的黝黑脸庞露出了笑容:“什么都瞒不过你们记者,我每天大概6点半之前就到单位了。”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他们中分辨出哪一位是园艺队队长。破旧的牛仔裤,后兜被各种工具塞得鼓鼓的,钳子、扳手、螺丝刀……俨然一副技工师傅的模样。
“上树、爬梯子、修水龙头……只要是有危险或难度的工作,张队长都会第一个冲上去。” 章艳林说。
就是这样一位在园艺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凡事都亲历亲为、严于律己的张队长却也有自己都钦佩的职工,那就是育苗班的陈春英姐妹。
“采访我就算了,这姐妹俩是真的值得采访的人。”谦虚的张队长始终不肯接受采访。
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6点半之前到达单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张队长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在张队长的表率作用下,园艺队上百名职工的上班时间也慢慢提前了。
“看来早起已经成为你们这个团队的标志了。”记者开玩笑说。
张队长满是认真地点头,说:“还真是,园艺队的职工都到岗比较早。”
“我来育苗班时间不长,刚开始孩子太小,还真的有些不习惯。可是大家来得都很早,后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尽量克服,争取早到。”陈春芸说。
本想目睹园艺工人上班情景的记者,以为提前50分钟到达采访地点完全没有问题,可没想到还是比很多职工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