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百余企业领导人发出公益行动倡议

潘刚:用伊利态度行公益之责

□ 本刊特约记者 林含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

    潘刚,1970年生,中欧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裁。

    今年9月, 除了举世关注的杭州G20峰会外,另一个热点就是公益。月初,中国首部《慈善法》正式实施。随后,第二个全民互联网公益日掀起了“指尖公益”的热潮。其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等上百位企业家纷纷发出公益行动倡议,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也在列。

    在这股热浪中,三天共有677万人次参与捐款,捐款额高达3.05亿元,是去年的2.4倍。全民参与公益的热情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持续高涨,名人明星企业家和网友们一同发声、一同捐。

    把“名词”变成“动词”

    盖茨呼吁公益就要行动起来,为者常成,公益需要“行动派”;冯仑认为,参与公益是自我改变和升华的一个经历,人生境界的提升,公益是必修课;陈一丹则认为,公益要起于心,成于行,激发每个人的善念。角度各有不同,但目标都是“江河不让细流而成其大”,公益不分大小,只有全民一起公益,一起行动,才能共建一个充满温情爱意的美好世界。

    就“行动”而言,伊利集团一直在路上。公益,必须要把“名词”变成“动词”。

    在灾难面前,伊利集团不忘时刻付诸行动,总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伸出援助之手。伊利还启动了多项长期公益项目,比如致力于打造儿童安全公益行动平台的“伊利方舟”,“用尊重和专业一起守护孩子成长,用尊重需求的态度去对待,更需要用专业能力去行动”。据伊利方舟儿童安全公益项目工作人员介绍,儿童安全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必须联合更多行动伙伴,包括社会、政府、学校、家长甚至孩子本人。只有五位一体,儿童安全才能全面得到保障。近4年来,“伊利方舟”已走过全国25个省市区,开展了70余场儿童安全专项培训,涵盖包括日常安全与自然灾害应对等近20个主题,直接让20余万名儿童、老师和家长受益。

    在环境公益项目中,伊利也处处落到了实地。基于“绿色产业链”战略,集团强调产业链条上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绿色、可持续发展。比如伊利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全面碳排查,全面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积极寻找碳减排机会,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伊利还自建了污水处理厂,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甚至连乳品的纸质包装原料都来自经过认证、生态管理良好的人工森林,真正做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在一份份伊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不断升级和不断创新的社会责任事例、行动和数据,诠释着一个民族乳业品牌、品质企业,面对员工、股东、社会和全球消费者的信赖所展现出来的伊利公益行动力。

    将责任融入企业经营

    行动至上,是因为“责任战略”早已融入伊利的企业经营理念中。

    伊利集团有个“扁担原理”,一头是利润、一头是社会责任。只有二者平衡,才能步履轻松,走得长远。“就‘伊利’二字来讲,也代表着你我他的共同利益,反映出企业与社会的共鸣、共生和共赢。”

    在产业链扶助方面,伊利就秉持共赢的原则。公司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成立产业链金融中心,探索了一种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为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全面推进产业金融规划,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使得越来越多的奶农脱贫致富,小微企业转危为安,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带动整个产业协同、持续、健康发展。

    经营个体奶站多年的奶农薛文俊就实现了与伊利的共赢。当时为了搞牧场标准化建设,他投入了全部积蓄,牧场发展起来,却再无资金加购奶牛,牧场日产奶量一直徘徊在1吨左右,盈利微薄。后来,薛文俊在伊利的帮助下购买了融资担保产品——“牧场保”,不到两周时间获批两年期75万元信用贷款。整个过程用时较短、手续简便、贷款利率较低。伊利缓解了产业链伙伴薛文俊筹划牧场未来发展的燃眉之急。

    伊利还见证了一家小型经销商从传统商铺发展到商超化运作的现代渠道。这家店铺经营着多款伊利产品,年销售额在千万元左右。由于现代渠道的结款周期较长,导致其资金紧张。为解决资金周转,他们最初想通过当地银行进行融资,但融资金额仅30万元左右,且年化借贷利率约13%,融资成本较高。2014年,伊利集团为该经销商提供了一年期5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年化融资成本仅为6.44%,且办理手续简单、易操作、审批快、放款时效性高。因为伊利的支持,该经销商2015年的净利润水平提升了3—4个百分点。

    无论是像薛文俊一样的上游奶农,还是经营伊利产品的下游经销商,都被伊利集团视为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伙伴,帮助他们一起发展,走向共赢,也是伊利集团的经营战略。“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是企业内心深处社会公民意识的体现。”潘刚说。

    三重境界人人可为

    2015年底,伊利集团领导力峰会在新西兰召开,会上升级了伊利的企业文化,除了“共赢”外,还将“卓越、担当、创新”写入伊利的核心价值观。而对于担当,潘刚曾用一封《用伊利态度行公益之责》的公益倡导信,在集团内部向近6万名员工作出诠释并发出了倡导。他在信中说,对个人而言,公益是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价值肯定。

    潘刚倡议伊利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公益这条路上,没有先后、大小之分,只有为与不为的区别。为与不为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而且可以有三重境界。”

    其一,从日行一善到一生行善。比如我们常年倡导绿色生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如果每天都能有意识地节约用水,这就是在做公益善事。从日行一善的行动中找到一生行善的源动力,并将日行一善的行动坚持下去,我们就能一生行善。

    其二,从小善大爱到大善大爱。公益慈善不能以物质财富片面地去衡量,就像说受困沙漠的人,最需要的是一汪泉水,而不是一桶黄金。企业里,每个人的小创新和大创新,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创新。公益上,小善举和大善举,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大爱之举。

    其三,从一人独善到与人为善。孟子曾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别人一道行善。做品质企业,伊利倡导“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才能不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也应一起公益,让社会更加温暖。

    不难看出,无论是做公益还是做企业,正如潘刚在倡议信中最后所讲的,“让参与公益成为一种习惯,让担当深入我们的每个细胞”。用专业和尊重的态度付诸行动,这就是伊利的公益方式。

王胜江 邓亚萍的新搭档
“让听不到的人听见,看不到的人看见”
潘刚:用伊利态度行公益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