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士尼庞大而缤纷的动画帝国里,真人电影最初很不起眼,生得晚,长得慢,和那些新鲜的动画角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当科技的力量足以打造出现实的童话时,真人电影便迎风而上,成为耀眼的新星。“欢笑声不会停,想象力不会老,梦想永不停歇。”华特·迪士尼的话,对于真人电影来说一样贴合。
一直是“隐形人”
迪士尼第一部出现真人角色的动画片,是1946年的《南方之歌》。与早就搬上银幕的兔子奥斯华、米老鼠相比,真人角色的亮相晚了20多年。
但其实从初创期,华特·迪士尼就希望自己的动画拥有真实的人的感觉、情绪和思想,最主要的是让观众相信并关心发生在电影中的故事。动画师们为了拍出“真实的动画”,费尽了心思。最初他们想根据模型绘画,可模型毕竟是死物,无法展现神情的变化、动作的连贯。动画师们绞尽脑汁,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邀请真人表演一遍,并用摄影机拍摄下来,然后绘制动画。
1937年,华特·迪士尼担任制片人,推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七个小矮人之一的糊涂蛋(Dopey),几乎是当时美国喜剧明星艾迪·柯林斯的翻版。迪士尼负责这部动画的创作人员曾全部到剧场看柯林斯的表演,柯林斯塑造得非常成功,糊涂蛋笨拙又滑稽,后来他还专门为这个角色配了音。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最终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这一成功让真人出演被迪士尼奉为“秘技”。后来的动画片一直遵循这一制作方法,比如在影片《仙履奇缘》(1950年)中,灰姑娘后母的面部造型,就是来自演员爱莲娜·奥黛丽,动画师们一点点分析凶恶女人的特征——瞪大的眼睛、下垂的嘴角、向下勾的鼻子、呈下坠感的面部肌肉等,观察每一格的表情差异。华特·迪士尼亲自执导的《101忠狗》(1961年)里,他还专门找了两个真人演员表演片中人物的对话和手势。
一对金童玉女
迪士尼的资深动画师弗兰克·托马斯和欧力·约翰斯顿曾宣称:“真人电影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助手、伙伴甚至是其替代物。”华特·迪士尼上世纪40年代初就想做一部完全由真人出演的《南方之歌》,但彼时迪士尼只是个动画工作室,电影发行都是交由雷电华电影公司(RKO)去做。作为好莱坞黄金时期八大电影公司之一,雷电华很不看好华特·迪士尼的新计划,双方纠缠了很多年,最终有了真人和动画合演的《南方之歌》。
《南方之歌》取材于“雷默斯叔叔”的故事,主人公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农场黑奴,心地和善,喜欢给小孩子讲童话故事。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奖和奥斯卡荣誉奖。但因为涉嫌美化奴隶制,直到现在,它在美国仍不能发行音像制品。
影片最大的意外之喜,在于为迪士尼打造了两位小童星:鲍比·德瑞斯克尔和卢安娜·帕滕。1949年,这对银幕小搭档又演了《悠情伴我心》,把传统美国农村生活表现得十分真实。
因为《南方之歌》和《悠情伴我心》两部作品的成功,雷电华对迪士尼真人电影渐有信心。1950年《金银岛》顺利拍摄,这是迪士尼影史第一部完全没有动画成分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英国少年从水手手中得到了一份藏宝图,前去寻宝,与海盗们斗智斗勇,最终获得宝藏的故事。
一个新世界
华特·迪士尼去世后,公司在动画制作上一下少了个顶梁柱,于是在真人电影上开始花力气。《万能金龟车》(1968年)是赛车题材的真人电影,以1700万美元的票房登顶当年榜首;第二部作品《飞天万能床》(1971年)则是真人和动画合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1984年迈克尔·艾斯纳上任后,迪士尼的真人电影也迎来了黄金时代。1989年的《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赢得过亿票房,虽然仍是家庭喜剧,但已加入了很多科幻元素,影片导演乔·庄斯顿本身是个技术控,担任过《星球大战》的视觉特效艺术总监。
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的真人电影开始走成人化道路,在这个新世界里,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幻,有天马行空的海盗,有紧张刺激的动作大片,也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巨制。首屈一指的功臣是金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90年代初他缘结迪士尼,为其打造了《勇闯夺命岛》《珍珠港》等叫好又叫座的动作影片。
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也出自其手。海盗曾是好莱坞的经典题材,也是迪士尼乐园里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但在上世纪末,这个题材在电影里算是“冷饭”了。迪士尼想要把这碗冷饭炒热,集团总裁迈克尔·艾斯纳对着1.4亿美元的预算书,迟迟不敢做决定。杰瑞·布鲁克海默极力说服他,最终影片大获成功。
近20年里,迪士尼对电影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与重组。收编皮克斯、并购漫威及卢卡斯影业,次次都是大手笔。可以说,迪士尼真人电影的成功,与其说是因为题材更丰富,不如说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创作真人电影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使迪士尼可以像完成动画一样完成真人电影的制作。
一波“新童话”
有人比较好莱坞的几家动画工作室:“迪士尼重塑旧经典,皮克斯创造新经典,而梦工厂则是逗比反经典。”
迪士尼真人电影的一大特色,就是翻拍过去的“IP”。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小飞侠、斑点狗等。但这可不是简单地把动画版变成真人版那么简单。两部改编后的真人童话最能体现迪士尼的老到之处,一部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是《沉睡魔咒》。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导演蒂姆·波顿,本身就出自迪士尼——他从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毕业后,到迪士尼当了一名动画师。最初,他为迪士尼做的是《狐狸与猎犬》之类的主流动画片,但公司给了这个才华横溢、个性突出的年轻人自由,让他从事自己的项目。早期蒂姆·波顿的审美,是暗黑、哥特的风格,他的动画片基调不适合儿童观看。直到为迪士尼改编《爱丽丝梦游仙境》时,他打造出了一个诡异与浪漫到极致的梦幻王国,大获成功,票房破10亿美元。
如果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只是新意,《沉睡魔咒》就是在颠覆童话了。1959年的动画电影《睡美人》讲述了一位名叫爱洛的公主,一出生就受到了黑女巫的诅咒,后被王子用真爱之吻救醒。《沉睡魔咒》的故事主角则变成了黑女巫。原来这位“大恶人”曾经也是个明媚仙子,凭借一双翅膀拥有巨大的法力,生活在平静祥和的森林王国。是人类世界的国王用爱情欺骗了她,拿走她的翅膀,攻打她的王国,为了报复,她施下魔咒。但随着小公主的成长,她内心逐渐从冷硬变得温暖,最终是她假借王子一吻,解除了魔咒。一开始,业内很担心《沉睡魔咒》颠覆过度,亦正亦邪的人物设定会吓走很多观众,但票房证明了它的成功。近几年,迪士尼更认准了童话改编这条路,旧有的那些经典角色,就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宝库,能够让真人电影不断向前走。
也许,人们热爱此类电影的原因,是这个时代已不再单纯。从合家欢到暗黑范儿,小孩子总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