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夏天,华特·迪士尼做了一个实验。他挑选了一些乐器演奏者,将他们安置在一个房间,请他们按照指挥演奏,或者吹哨、敲打铁盘。演奏的声音传入另一个房间,那里坐着十几位观众,正在观看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短片《蒸汽船威利号》。画面中,米老鼠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做着滑稽的动作,振奋了所有人。华特的合伙人、动画创作大师乌伯·伊瓦克斯也在现场,他回忆说:“那就是童话的声音。”
半年后,《蒸汽船威利号》在纽约殖民大戏院播映,成为历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影片——没有台词,只有音乐。从那时起,音乐便与迪士尼动画如影随形,而许多大师付出心血,只为了打造真正适合动画片的音乐。
于是,一条等式便概括了这些音乐的基本特点:迪士尼=流行+古典。
雅俗双雄
不论用哪个时代的标准,华特都无愧于“男神”称号:“颜值”高、会设计,还有日进斗金的商业头脑,唯一不太擅长的就是音乐创作了。上世纪30年代初,华特意识到自己在音乐创作上的局限性,开始向音乐圈广发英雄帖,音乐部门就此成为迪士尼人员流动最大的地方。在这批音乐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弗兰克·丘吉尔和黎·哈林,他们是迪士尼音乐风格的奠基人。
丘吉尔是典型的不羁天才,15岁开始在影院里弹奏钢琴,20岁出头便为了追求音乐梦想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辍学,做起了街头艺人。他对专业的音乐训练不屑一顾,认为直觉才是艺术家的灵魂。1930年,他被华特招致麾下,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丘吉尔天真烂漫的音乐风格被称为“抚慰剂”,深受追捧。1933年,他为动画短片《三只小猪》创作歌曲《谁害怕大坏狼》,迎难而上的音乐态度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光在纽约,这首单曲3天卖出4万张。
与丘吉尔不同,哈林是彻头彻尾的古典音乐“脑残粉”。他还没认字就先学会了弹钢琴,从西部名校犹他大学音乐系毕业后,进入洛杉矶一家电台工作,一人包办作曲、改编、演奏和播音。1932年,他进入迪士尼公司,在迪士尼掀起了一股欧洲古典风。迪士尼导演威尔弗雷德·杰克逊曾说:“他恨不得搬出整个交响乐团。”
1934年,丘吉尔和哈林这两位“台柱”终于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剧组相遇。这是迪士尼公司第一部动画长片,整个公司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华特冒险将二人组合到一起,本以为会矛盾不断,却没想到激发了奇特的化学反应。他们共同创作了8首歌曲,其中《嘿吼》最为经典。这首歌描述了七个小矮人在矿内工作的场景,旋律朗朗上口,编曲有着轻歌剧风格,完美地契合了动画片中的童话色彩。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上映引起轰动,迪士尼公司决定发行原声专辑,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发行音乐专辑的电影。两位音乐人也由此声名远播。1940年,哈林为动画片《木偶奇遇记》创作音乐,并获得两项奥斯卡奖,他自认在迪士尼已达到顶峰,一年后离开公司成为自由创作者;而丘吉尔则成为迪士尼的音乐总监,但繁杂的行政工作令他的创作遇到瓶颈,1943年,他在公寓内自杀身亡。“雅俗双雄”的时代就此落幕。
百老汇出身的“拿奖王”
上世纪40年代开始,迪士尼动画的音乐创作陷入了一个流行与古典不断博弈的恶性循环。1941年,在音乐动画《幻想曲》中,8部古典音乐的穿插令不少观众在观影时呼呼大睡;之后,音乐家奥利弗·华莱士被委以重任,挑起改革大旗,在《小飞象》《唐老鸭》等影片中加入电子乐元素;上世纪60年代,查理·夏曼和罗伯特·夏曼两兄弟受华特高薪聘请,为《欢乐满人间》等电影作曲。夏曼兄弟是电视台出身,作曲商业痕迹明显,虽然在市场上成绩不俗,却也陷入千篇一律的创作模式。1966年,华特去世,迪士尼的音乐随着电影一起走向衰落。
带迪士尼走出瓶颈期的人是艾伦·曼肯。1988年,他受邀为动画片《小美人鱼》创作音乐。此前,他曾在百代唱片音乐剧场工作,为不少舞台剧、电影作曲。他是看百老汇音乐剧长大的纽约人,认为百老汇是将流行与艺术结合得最巧妙的地方,他说:“音乐是一种电影语言,具有叙事能力。”
为了创作《小美人鱼》的音乐,曼肯找来好友、作词家霍华德·阿诗曼。他们将部分剧情改成歌词,用歌叙事;前往加勒比海寻找灵感,被特立尼达岛上的卡里普索风格吸引,以此为基础创作歌曲《海底世界》,作为电影中螃蟹塞巴斯蒂安劝说小美人鱼留在海底时演唱的歌。《海底世界》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这是1964年《欢乐满人间》后,迪士尼时隔25年再夺音乐奖。
在迪士尼的“初登场”惊艳众人,曼肯很快被委以重任。1991年,由他担任音乐总监的《美女与野兽》成为迪士尼第一部全音乐剧模式的动画片,凭借此片,曼肯再一次将“小金人”收入囊中。
曼肯将迪士尼动画和百老汇音乐剧这两种最有美国特色的艺术结合,满足了美国人长久以来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习惯。而他所创作的《阿拉丁》《风中奇缘》等具有异域风情的作品,也开启了迪士尼“世界风”创作的先河,对之后的《狮子王》《花木兰》等电影有巨大影响。
曼肯被奥斯卡提名11次,获奖8次,在迪士尼历史上仅次于华特·迪士尼(59次提名,22次获奖)。如今,他正在为真人电影《美女与野兽》进行配乐创作,想必离他第九次获奥斯卡的日子也不远了。
歌比电影境界高
1998年《花木兰》之后,迪士尼日渐式微,即便在2006年凭借强大资本收购皮克斯,其自身工作室的动画制作仍然没有起色,直到2013年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诞生,才让影迷看到了动画巨人的苏醒。
《冰雪奇缘》在全球收获12.7亿美元票房,是迄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比票房更亮眼的是其音乐专辑:电影音乐原声带全球销量突破千万,成为21世纪第二张“破千万专辑”(第一张为阿黛尔的《21》)。
创造这个神话的人是一对夫妻档:罗伯特·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兹,影片中包括冠军单曲《随他吧》在内的所有歌均出自他们之手。洛佩兹夫妇读高中时,恰好是迪士尼的复兴时期,艾伦·曼肯的风格对他们影响颇大。他们曾替多部音乐剧作曲,屡获大奖。
洛佩兹夫妻在《冰雪奇缘》准备阶段就与剧组一起开会,罗伯特说:“歌曲一定要跟着故事走,而不是有了完整故事,然后再硬插进去。”他们参考了阿黛尔、Lady Gaga等歌手的作品,创作出了女权意识极强的歌曲《随他吧》。这首歌与以往迪士尼歌曲不同,它摒弃了写实化的歌词,更像是一次宣誓,《美国娱乐周刊》将其描述为“一首令人称奇的自由颂曲”。如果说“白雪公主”时期音乐是陪衬,“人鱼公主”时期音乐是台词,那么到了“冰雪女王”,音乐成为升华剧情的中心思想,比电影本身有着更高的境界。凭借这首金曲,40岁不到的洛佩兹夫妇成为“EGOT”(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托尼奖)最年轻的大满贯获得者。
《冰雪奇缘》之后,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又一次引发热潮,片中一首《尝试一切》被称为“年度励志神曲”。这不禁让人想起大萧条时《三只小猪》带给世界的正能量——迪士尼的音乐之所以能历久弥新,这种正能量是根本原因。
80多年过去,在梦幻的迪士尼世界里,岁月留声,音符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