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独创的古老节日——感恩节。当天,挨家挨户都要吃烤火鸡、南瓜饼。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五,各大商场开始年底大促销。因为美国的商场以黑笔记录盈利,而感恩节后一天人们疯狂的抢购使商场利润大增,所以这天又被称作“黑色星期五”。
另一个重要的感恩节活动就是郊游,而最受美国人青睐的目的地,便是位于东海岸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这里是美洲最早的殖民地之一,也是感恩节的发源地,被称为“美国的故乡”。
结束流浪的避风港
11月的普利茅斯已有了冬天的气息,一下火车,我就感到了一丝寒意。前往市区需要坐火车站大巴,一路都沿着海岸线行进。海岸被一片零乱的石头占领,与灰色的天空组成略显冷清的画面。
大约开了20分钟,车停在一个狭长的码头边。岸边停着一艘大船,大约20米高,船上伫立三根桅杆,每根杆顶飞扬着英格兰圣乔治十字旗。 船头有一朵巨大的白色花朵,印证了我的猜测,这就是普利茅斯的城市名片——“五月花号”。登上甲板,一位自称水手的老者,身穿英格兰传统服装,正在向游人们讲述着关于这艘船和这座城的故事。
16世纪60年代,英国国教会内部出现了新的宗教派别——清教徒,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被认为是最虔敬、生活最圣洁的新教徒。清教徒在英国发起了宗教改革,宣布另立教会。17世纪中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遭到迫害,开始到处流浪。不久,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美洲——这块由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的 “新大陆”,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而且没有国王。
1620年9月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36名清教徒携妻带子,和一些破产者、流浪汉等“教外之人”共102人搭乘“五月花号”货船,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出发,驶往遥不可及的新大陆。
船上有一名叫威廉·布拉德福德的年轻人,很小就失去了双亲,17岁时成为一名清教徒。由于领导能力出众,知识水平较高,布拉德福德很快成为船上的意见领袖。他坚持写日记,记录下每天的航行。他和船员原本计划按照英国政府的殖民命令,在哈德逊河入海口,也就是今天的纽约登陆。但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最终无法成行。在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违反命令,在另一处不属于他们的土地——马萨诸塞的科德角湾岸边登陆。
11月11日,经过66天的航行后,“五月花号”终于抵达科德角。那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莽原,没有政治,没有法律。为了创造一个让每个人“合作生存”的制度,布拉德福德主持起草了一份公约,主要内容是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法律、法令。他还说服船上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公约,并据此在当地建立了政府。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是美洲第一个政治性契约。第二年,这批流浪者获得了英国王室的殖民授权,把这片土地更名为他们始发地的名字——普利茅斯。
《五月花号公约》成为美国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自己决定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它是美国政体的第一块基石。因此,很多人又把“五月花号”称为美国历史的起点。
现在我所见到的“五月花号”是一个复制品,是上世纪50年代,英国为纪念两国特殊历史渊源和二战胜利,特地赠与美国的。1957年,这艘船从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沿着老“五月花号”的路线,最终停靠在了美国普利茅斯的岸边。从那时起,这艘船就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至今船上仍摆放着17世纪的桌椅和陈设,向人们展示当时流浪者们的海上岁月。
雪中送炭的印第安人
普利茅斯并不是美洲第一个殖民地。事实上,早在清教徒在普利茅斯登陆前的1603年,就已经有一批英国人在如今的维吉尼亚州詹姆斯镇一带建立了殖民地。和当时大多数殖民者一样,这些英国人残暴地对待土著居民——约90%的印第安人被杀害、驱离。
而在清教徒开辟的普利茅斯,移民者与土著人友好共处。因此,美国人也更愿意承认普利茅斯代表着美国文化的开端。如今,城市东南边的普利茅斯大农场,复原了当年清教徒们的建筑和村落,向人们讲述着“感恩节”的故事。
我来到农场时天已转晴,木屋与围栏在阳光下颇有欧洲乡间的味道。如今的农场是一座历史博物馆,我在一户“牧羊人”家中见到了一位身穿欧洲旧式服装的“主妇”,她正在向游客展示清教徒的妻子如何制梭。她一边做一边说:“当时的条件,可不像现在那么好。”
1620年,布拉德福德带着新移民登陆不久,就迎来了“驻扎”后的第一个冬天。缺衣少粮的冬天是艰难的,就在他们束手无策时,一名印第安人走进了村落。他是当地印第安酋长马萨索德派来的使者,他看到这些新居民生活窘迫,就上报给了马萨索德。几天后,马萨索德前来拜访清教徒的首领布拉德福德,带来了许多生活必需品,并派来最有经验的印第安人,教移民们捕鱼、狩猎、耕作以及饲养火鸡等技能。
一年后,移民者的土地上收获累累。布拉德福德邀请马萨索德和他的族人前来庆祝。移民者的餐桌上摆满了玉米、南瓜和火鸡,与初来乍到时已截然两样。对于印第安人的帮助,布拉德福德等人说:“Thanks Giving(感恩)”,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感恩节。从此,每年秋收后,清教徒都要在11月份举办这个感恩仪式。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
1622年,布拉德福德担任了普利茅斯的总督,兼高等法官和财政官,同时负责主持议会讨论及立法工作。1636年,他协助起草了殖民地法典,对不同宗教信仰表现包容,对脱教者表示理解,还在普利茅斯发起了短暂的“公社制度"(即一种初级的农业共产制度)。
布拉德福德在普利茅斯一共做了32年总督,把这片土地建设为平等、富饶之乡,他的雕像至今仍和印第安酋长马萨索德一起,摆放在普利茅斯大农场和城市街头。
被遗忘的历史
普利茅斯还有许多历史古迹:“五月花号”附近的普利茅斯礁石上刻着“1620”字样,被认为是当年清教徒登陆的地方;莱顿街是普利茅斯的第一条街道,常被称为美国的“母亲街”;清教徒博物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最早的十字绣样品;第一教区教堂内,有一件镇馆之宝——蒂凡尼制作的彩色玻璃窗,上边清楚刻画着清教徒的历史……众多的博物馆和雕塑记录了清教徒的移民历史,从一无所有到富裕强大,他们只用了半个多世纪——十七世纪下半页,清教徒移民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开始主导美国。
然而,强大后的清教主义者们渐渐认为美国是“上帝特别眷顾的国度”,认为美国的清教徒是“上帝最好的子民”,而感恩节,是对上帝“特别眷顾”的感恩。这使得美国人对印第安人感恩的色彩逐渐消退,最后甚至演化为矛盾。移民们甚至开始迫害印第安人,把印第安人的土地、牧场据为己有,在18、19世纪更是进行了多次印第安人大屠杀。到了20世纪,普利茅斯的印第安人对白人的仇恨与日俱增:普利茅斯礁石曾经两次被印第安人焚烧,“五月花号”也曾在1970年被原住民包围。
现在的普利茅斯,印第安原住民人口大概仅占全市的0.3%,属于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利茅斯人开始反思历史:这里出现了许多保护原住民权益的团体,还有很多志愿者免费向市民、游客讲述原住民历史;当地原住民也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文化团体,力图保护印第安人的文化与传统。
走在感恩节前的普利茅斯,我看着白人小孩装扮成印第安人,父母跟他讲述感恩节的来历,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记忆的复苏。也许人们期待着,400年前的那种和谐与信任,能重新回到“美国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