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帮徐克打造《黄飞鸿》《狄仁杰》等系列电影

施南生:选片原则是不亏本不丢脸

本刊记者 赵晓兰 《 环球人物 》(

    很多人认识施南生,是因为她和徐克的婚姻。但在电影圈,作为一名香港金牌制片人,她的成绩单可一点都不逊色。从影30余年,她一手打造了《黄飞鸿》《倩女幽魂》《无间道》《狄仁杰》等系列电影,她还精通国际电影市场方面的运作。如果没有她,徐克不会有今日之成就。作为幕后英雄,她对于华语电影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

    采访施南生,是在由她监制的新片《过界男女》的发布会上。施南生穿一袭素雅长裙,年过六旬依然保持着姣好身材和优雅气质。她回答每个问题时,都会凝视记者,用悦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认真应对。有一句话,“对人诚恳,对事精明”,说的应该就是施南生这种人。但当记者提到“女强人”之类的话时,她却摆摆手笑着说:“没有没有,你们都误会了,其实我是小女子。我很感性的,某些工作需要理性,我尽量努力。”

    盲打误撞进入影视圈

    施南生祖籍上海,在香港长大,从小家境优裕,15岁时听从父亲的建议赴非洲读书,后来又去英国读寄宿学校,大学学的是电脑和统计学专业。施南生的语言天赋很好,能说十几种语言,据熟悉她的人说,她到哪个国家住上几个月就能说当地语言了,都不用特别去学。再加上形象、气质和社交能力,徐克一直认为她很适合当一名外交家。“但那时候香港是一个殖民地,没有‘国家’的概念。”施南生有点遗憾。

    没有成为外交家的施南生盲打误撞和电影结了缘。因为学历高懂外语,她被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录取。直到现在,港台媒体圈还流传着她的“勇猛事迹”。20多岁时,她穿一件套头毛衣,就冲到香港电台做客座主持。主持人本来对这个女孩心存轻视,但得知她在加纳和英国待过10年,懂5国外语,又是知名公司的高层,才刮目相看。

    施南生的交际才能在影视圈也没埋没。作家倪匡最恨人说他个子矮,但每每见了高挑的施南生,都扮武大郎哄她开心,“论EQ(情商)与IQ(智商),她哪一处都比我高,我败得心服口服,索性把身段放到最低。”倪匡的妹妹、女作家亦舒也被施南生的魅力所折服,多本书中的主人公身上都有她的影子。施南生与香港一线女星张敏打桥牌,和香港传媒界高层俞琤拼酒,与导演许鞍华、编剧黄百鸣是好友,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身后事也都是施南生一手操办。

    “她拓宽了我对女人的想象”

    亦舒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与施南生见面的场景:“她给我一种艳光四射的感觉,吸引整个场子的目光。”但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女性,也有着自己的软肋,那就是生命中的另一半徐克。

    1978年,徐克与施南生相识并相恋。那时的徐克,刚执导完处女作《蝶变》,电影口碑甚好,票房却一直高不起来。1981年,徐克和黄百鸣合作了首部作品《鬼马智多星》,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终于名利双收。徐克、黄百鸣等都倾心于创作,不太愿意管行政上的事,施南生被黄百鸣软磨硬泡地拉进公司。

    1984年,徐克成立电影工作室,进入了创作高峰期,《倩女幽魂》《笑傲江湖》《蜀山》等众多作品先后诞生。施南生人前人后地忙活,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没有署名,监制一栏里只有徐克的名字。她还很聪明地把片子以很好的价格卖到泰国、韩国等地,使“徐老爷”在海外市场扬名。徐克对她也是完全依赖和信任,谈到一些很实际的细节,比如说金钱和时间之类,他放心地做甩手掌柜:“去找施南生。”

    之后,徐克北上赴内地拍片,同行人马中仍少不了施南生。徐克想上雪山拍片,她就为他扫清关隘;徐克要拍“深海寻人”,她便为他准备潜水器材。

    相恋、结婚多年,也有过数次“第三者插足”的传言。徐克与施南生的分分合合一直是媒体感兴趣的话题,但对外他们的口径一致:“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无需向第三个人交代。”

    采访过程中,说到徐克,施南生就像是他的一位死忠“粉丝”。“这么多年,我很明白他。他的要求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他的要求。因为他每次都有意外,层出不穷的新创意。跳个舞,一般就是舞池、服装、音乐等搞好就行了,但他要拉钢丝,拍出来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样子。所以我经常和他新合作的团队说,不要以为这是导演在为难你们,他就是那样的人。”而徐克则这样评价施南生:“她让我看女人的视野变得很不一样。第一,她是相当乐观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第二,视野很远大,这拓宽了我对女人的想象。”这样的两个人,应该是惺惺相惜、彼此间最重要的人吧。

    让电影代表我们讲话

    环球人物杂志:你参与制作的影片基本上都很卖座,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投资1.3亿元,光亚洲票房就突破2.8亿元,有什么成功经验?

    施南生:我是制片人,内容之外最看重的是收支。大片子成本高回收要求也高,小片子投入少回收压力也小。票房12亿元,投资也是12亿元,那不叫商业,你已经输钱了。我的条件是:“不要亏本,不要丢脸。”多年之后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时不后悔。

    环球人物杂志:当制片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才能?

    施南生:我觉得一个制片人,首先要对电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一定要懂得电影如何从无到有,所有技术过程要了解。更重要的层面是EQ要很高,要懂得收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要松一些,什么时候要紧一些。懂得谈判也很重要。中国人有时候不太会直言,你要听出人家的弦外之音。听清楚对方底线在哪里,最高点在哪里。

    环球人物杂志:近些年很多导演北上拍片,丢失了传统港片自己的特色,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施南生:我们过去太强调香港电影的本土身份问题了。我觉得盛放之后必有衰落,这都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哪里需要就上哪里拍片呗。现在也有一些青年导演在做纯香港的片子,像《狂舞派》《僵尸》等,这些片子都很有意思。

    环球人物杂志:近些年国产片海外发行的情况如何?

    施南生:这几年中文片卖得不好。因为很多电影的题材不能给海外观众共鸣感。我们缺少类似《一次别离》这样伟大的片子,那既是伊朗式的故事,又是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电影的文化软实力非常强,现在全世界对中国人都有不少误解。希望电影的题材能适度放宽一点,让电影代表我们讲话。

    环球人物杂志:听说徐克导演正在重拍《智取威虎山》,为什么对这种题材感兴趣?

    施南生:他很多年前就想拍《智取威虎山》,这是他的一个梦想。样板戏他特别熟,很多都会唱的。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拍摄方式完全是耳目一新的。他说他现在拍的更像一个中国的007,主人公在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尔·波特:在中国旅行就像穿行历史中
施南生:选片原则是不亏本不丢脸
姐姐记忆中的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