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伊朗总统亮出核谈判底牌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鲁哈尼纽约之行的评价有褒有贬

本刊特约记者 周戎 《 环球人物 》(

    刚坐上总统之位一个多月的伊朗总统鲁哈尼,9月下旬出席第六十八届联大并发表演讲、投书当地报纸,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互动交流,传递外交善意。国际社会对鲁哈尼的一系列“温和外交”举动给予了积极评价,称他为伊朗在国际上赢得了理解,有助于缓和伊朗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当然,鲁哈尼对西方温和的新外交策略,也引起了伊朗国内外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和奥巴马像“久别重逢”

    9月27日,就在鲁哈尼准备离开纽约回国之际,突然接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电话,两人在电话里进行了近20分钟的交谈,这是伊朗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两国总统首次直接对话,自然引起了外界高度关注,认为“此举打破了两国关系长期以来的坚冰”。 

    当时有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次通话“不再是两个长期对立的敌国首脑之间剑拔弩张的口角,倒像是他乡故旧的久别重逢”。奥巴马在电话中表示,相信美伊关系将极大地影响中东地区。如果双方能够在核问题上取得进展,其它问题如叙利亚问题肯定也会受到积极影响。他最后祝鲁哈尼一路平安愉快,还以玩笑的口吻说,如果鲁哈尼在纽约遇到糟糕的交通堵塞,他表示抱歉。另据伊朗媒体报道,鲁哈尼是在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路上接到奥巴马电话的。结束通话的时候,鲁哈尼用英语“祝你愉快”向奥巴马道别,而奥巴马则用波斯语向鲁哈尼道别。

    当天,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奥巴马与鲁哈尼的电话交谈是应伊方要求举行的,伊朗方面则对此说法提出抗议。事实上,这已经不重要了。“通话本身证明这是伊朗最近10年来最大的外交成果”,也是美国与伊朗关系即将改善的重要标志。

    在伊朗国内,当地媒体大都对鲁哈尼的纽约之行持肯定态度,但一些保守派人士则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有人在德黑兰机场向回国的鲁哈尼扔鞋子进行抗议,还有人认为鲁哈尼与奥巴马的通话表现过了头。但反对者在伊朗毕竟不占多数,很多民众在网上表达欣喜之情,他们对鲁哈尼上任后伊美关系的改善充满希望。伊朗议会、伊朗的主流媒体大体上对鲁哈尼在联合国的表现和与奥巴马的通话褒多于贬。

    首先要“摆脱国际制裁和孤立”

    事实上,美伊关系也曾有过不错的时期,但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断交。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指责伊朗是试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活动的“邪恶轴心”之一。伊朗领导人强烈反对这一指责,两国关系长期紧张。

    伊朗核武问题,一直是困扰美伊关系的症结,伊朗坚持和平发展核能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把发展核计划与争取国家荣誉、确立地区大国地位联系在一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怀疑伊朗发展核计划另有目的,不允许伊朗朝着拥有核武器的方向发展。伊核问题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今年6月伊朗大选,温和务实的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鲁哈尼当选总统。分析认为,伊朗选民和最高领袖之所以选择他,是对他主张温和外交的肯定。在大选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鲁哈尼主张的“与国际社会建设性互动,与美国修复关系”。因为,唯有改善对美关系,才有可能摆脱国际制裁和孤立。而要改善对美关系,必须在核问题上取得进展。 

    在联大演讲时,鲁哈尼表示,期望就核问题与有关国家达成一致。在被问及解决伊核问题的时间框架,鲁哈尼回答:“越短越好,伊方期望的是3个月,但6个月也不错。时间越短,对各方越为有利。” 西方媒体评论说,伊朗方面对与美国就核问题达成协议显得更加热烈和急迫。

    伊美双方还公开亮出有关核武谈判的底牌。鲁哈尼在联大的记者会上表示,伊朗政府将使伊朗核计划透明,以充分表明伊朗不谋求发展核武器。如果西方承认伊朗的权利,那么在解决伊朗核问题方面就不存在任何障碍,一旦签署相关协议,伊朗与美国就会实现关系正常化。奥巴马则表示,“美国坚决认为不容许伊朗研制核弹”,但他强调:“我们不谋求(伊朗)政权更迭,我们尊重伊朗人民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与鲁哈尼通话后,奥巴马对外透露,欧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外交人官员已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展开了“有建设性的讨论”,他本人和鲁哈尼也在电话中表示将指派各自政府外交团队继续与其他各方一道努力,争取“迅速达成协议”。

    就在“奥鲁通话”的前一天,即9月26日,有关伊核问题谈判的六国(美、英、法、俄、中、德)外交部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会议。与会的部长们一致认为,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20分钟的发言有诚意,同以往伊方表态“非常不同”。

    “六国会谈”结束后,美国国务卿克里对扎里夫说“我们能谈一会儿吗?”然后,两人在没有记录员的情况下大约进行了30分钟会谈。扎里夫后来告诉媒体记者:“我对这第一步感到满意。现在我们要看的是,我们的积极表态能否得到郑重行动响应,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向前。”

    “外交第一把火”赢得好评

    在联大期间,鲁哈尼与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会谈也格外引人关注。约40分钟的会谈中,两人谈论了叙利亚危机、黎巴嫩问题和伊朗的核项目。奥朗德还特意强调了“核谈判迅速收到成效的必要性”,而奥朗德与鲁哈尼的会晤无疑是整个西方对伊朗的试探和示好。

    奥朗德在会谈后说,他认为鲁哈尼所做承诺的前景非常诱人,但同时他也期望这些承诺能够变成事实。在此次会晤几个小时以前,奥朗德曾在联大上发表讲话称:“法国希望伊朗用实际行动表明该国已放弃核武器计划。”

    国际社会也对鲁哈尼“能否真正改变伊朗”表示了担忧。因为大家知道,伊朗的最高领导人不是总统,而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亚洲问题专家叶海林告诉记者,伊朗和美国都是大国,具有深厚的外交传统,既定的外交路线不会轻易随着个人的变化而变化——哪怕这个人贵为总统。“尤其是在伊朗,总统并非外交政策的制定者,而更类似于最高的执行者。”他认为,“新总统的上任,并不能断言伊朗已经结束了内贾德时代而进入鲁哈尼时代,确切地说,伊朗仍然处于哈梅内伊时代,内政和外交都是如此。”

    在此次联大会议上,就有记者向鲁哈尼提问:“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否有授权?”鲁哈尼回答说:“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政府的职责。”他还特别表示,“我领导的政府有全权进行核问题的谈判”。

    10月5日,哈梅内伊在其官方网站上刊文,对鲁哈尼一周前的纽约之行进行了评价。“我们支持政府的主动外交,重视这次行程的重要性……当然,在我们看来,(鲁哈尼)纽约之行中的举止有不当之处”。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哈梅内伊基本肯定了鲁哈尼的新外交政策,他所说的“不当之处”,应是指不该过早和奥巴马通电话。但无论如何,鲁哈尼上任后的“外交第一把火”的确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也释放了一个“破冰”的信号,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官骗”,三招骗倒贪官
政府关门,奥巴马一筹莫展
伊朗总统亮出核谈判底牌
总统和他们的“强内助”
中国“伙伴关系”意味着什么(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