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灵魂的歌者,在浮华迷乱的舞台上,吟诵出令人内心平静的诗篇。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下文称胡赛尼)就是这样一位歌者。
在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先后大获成功后,胡赛尼最近出了自己的第三部作品:《群山回唱》,中文版日前发布。这部小说再度把我们带入他曾经的家园——阿富汗。
书的开篇便是一场分离,父亲的一次绝望之举将相依为命的兄妹俩分开,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创痛。一场时隔58年的离别与重逢,徐徐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的苦难、家庭的艰辛、个人的挣扎、亲情的永恒,恰如一曲舒缓的悲歌,慢慢跌宕开来。
从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到第二部作品《灿烂千阳》再到《群山回唱》,胡赛尼不遗余力地用文字书写着阿富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上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国人,1965年生于喀布尔。他的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胡赛尼从小便体验了不同国度的生活。孩童时代,他有两年是在伊朗度过的,还在法国巴黎住了4年。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胡赛尼全家移民美国。之后,他在美国上高中、考大学,从医学系毕业,最后当了一名医生。
在胡赛尼童年时,母亲就带他读了相当多的波斯诗歌和波斯小说,引导他对写作的兴趣。而十几岁时举家离开阿富汗的经历,又在胡赛尼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当他执笔开始写作时,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因为阿富汗战争而家庭破碎,十几岁便开始流亡。但同时,这些人物勇敢、有活力、有梦想、有潜能。
胡赛尼曾这样评价自己和自己的小说:“我不是阿富汗代言人,也并非阿富汗问题专家,我更不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作为一个小说家,我的使命就是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写故事,写真诚的可信赖的故事,以正义和公平的原则负责任地描写阿富汗。”
在第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中,胡赛尼以阿富汗和现代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亲情、背叛和救赎,问世后大获成功,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长居131周之久,将《达·芬奇密码》挤下了冠军宝座。胡赛尼本人更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灿烂千阳》则讲述了同一个男人的两位妻子,在国家的无情战火和丈夫的虐待下,从敌视到亲密无间,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承受的种种痛苦。在《群山回唱》中,胡赛尼一如既往抨击战争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苦难,无情揭露被掩盖起来的残暴。
胡赛尼的叙述风格显然不为迎合读者,这也是他的独特之处。他的写作紧紧围绕战争下的家庭。他曾经说过:“抛开了家庭,你几乎无法理解自己,无法理解周围的人,也无法弄明白整个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在新作中,他写下了自己对现实世界更深的思考,“当今世界,我们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经受着某种‘失’,都失去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某些东西——希望、抱负、家人、爱人、金钱、职位、记忆、尊严、美,所有人的生活都在自己的希望和现实之间挣扎。而希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你必须学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