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日本著名历史学者司马辽太郎曾这样评价这位与他齐名的华裔日籍小说家。
陈舜臣写的是一部中国通史,涵盖了从先秦到近代几千年的风云变化。他的作品在日本深受好评。上世纪80年代,陈舜臣的历史小说开始被引进中国大陆,却没有在那个时代引起轰动。对陈舜臣的价值有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开始对他感兴趣。近日,他的代表作《十八史略》之《易水悲歌:神话时代—秦》、《大风起兮:西汉—东汉》、《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陆续在大陆出版。
1924年,陈舜臣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福建泉州。根据族谱记载,其家族史可上溯到汉魏时代——三国名将、征西大将军陈泰正是其先祖。陈舜臣家族这一支从河南颍川南迁福建泉州,再搬到台湾。因父辈经商,又移居日本。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陈舜臣的父亲在台湾、日本间往返谋生。陈舜臣19岁时,因为战事提前从大阪外国语学校(现大阪大学外语系)毕业。他本打算留校做学问,可因为当时没入日本籍,在日本国立学校当不上教授,只好回台湾。
3年后,陈舜臣还是去了日本。1957年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因孩子生病,他边照顾孩子,边看书消遣。忽然间,他觉得这些书如果由自己写,可能会更有趣。于是,33岁的陈舜臣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枯草之根》。
1961年,长篇推理小说《枯草之根》出版,并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评委盛赞这是历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陈舜臣一举成名。
1967年,《鸦片战争》出版,这也成为陈舜臣文学生涯的分水岭——此前他的作品几乎都是推理小说,此后渐渐转向历史小说。
因为优秀作品太多,要历数陈舜臣的获奖经历很困难:1969年发表的《青玉狮子香炉》获得第六十届直木奖;1970年发表的《玉岭再度》和《孔雀之道》同时获得第二十三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总之,短短数年,陈舜臣就占据了日本文坛的至高地位。
有趣的是,由于陈舜臣注重用日语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很长时间里,他在华人世界的名气反而远不如在日本大。
陈舜臣在日本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他根据三国历史所著的《秘本三国志》和《诸葛孔明》。不少日本学者甚至将这两本作品与《三国志》并列,称《三国志》保留了史实,而陈舜臣让日本人真正读懂了三国史。日本人谈论三国时,言必称“孔明”,而他们所谈的孔明,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历史上的诸葛亮,而是经过陈舜臣再创作的形象。
陈舜臣的历史小说读起来很有趣,他曾说:“历史小说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据史料,推理和虚构出来的混血儿吗?”他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这种写法日本小说界无有出其右者。
以通俗历史作家成名后,陈舜臣成为日本的媒体明星,这一点与易中天等学者在中国的走红异曲同工。日本各电视台只要播放有关中国历史的节目,几乎都会请他出场。
除了小说,陈舜臣也写旧体诗,自称是“李白派”。他写过一首七律《古稀有感》,最后一句是“麒麟志在昆仑河”。他自己解释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麒麟之志更高远,是在发源出黄河的昆仑山,我也要像孔子一样‘绝笔于获麟’。”此话不假,至今,近90岁高龄的他,还会每天伏案写作五六个小时,勤奋程度让年轻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