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认的家族企业协会FBN对成员的资格要求,除了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国际化水平和社会美誉度外,最重要的一条,是家族后代认同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企业经营的指挥棒必须已经顺利交到家族的下一代手中。
我国的家族企业目前还远未穿越两代企业家间交接班这一高危区。即使已达到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无论是企业核心理念,还是家族愿景都还没有充分沉淀和提炼,基业常青还只是创业者的梦想,未能真正融入家族所有成员的血液中。中国家族企业要顺利完成传承,还面临多重挑战。对此,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谈了他的看法。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中国现在没有家族,家族企业无从谈起,你怎么看?
陈凌:说中国现在不存在家族,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计划生育限制了大家族的形成;二是过去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形成的宗族概念,如今被城市化进程打破,家族概念也随之淡化。而家族企业,泛指由若干家庭,一起创立、运作一个企业。这些家庭之间有血缘关系,我们还是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虽然和过去有很大不同,但家族企业依然存在。
因为有“家族”为纽带,家族企业中大家精诚团结,没有太多隔阂,加上家族企业的产权从一开始就很清晰,所以在初创阶段,“家族”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到了企业发展阶段,“家族”企业管理机制中的弱点就显现出来。到一定的时间点,接班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环球人物杂志:你怎么看“子承父业”这种传统的传承形式?
陈凌:从调研看,家族企业依然把“子承父业”看作天经地义的第一选择,他们认为儿子天生对家族有着起码的责任感。但风险也恰恰在于此,能否在儿子中挑选到兼具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接班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家族企业在选择女婿过程中发现经营人才,比在自己儿子中挑选到合适人才的几率大得多。
环球人物杂志:家族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凌: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第一次遇到两代交接的结点,没有经验,大家都还在尝试与摸索。
困境有两方面。一是两代人对企业文化和制度管理的观念冲突。第一代企业家的文化水平一般都较低,敢于吃苦、善于经营,他们的企业家才能和管理艺术是在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第二代基本没有创业的实战经历,大多具有高学历,不乏有从国外求学归来的海归或MBA精英,他们对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管理模式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代偏实战,二代偏理论,加之成长历程不同,必然造成两代人在面对企业的具体问题时有不同意见。
二是两代人如何获得共同的家族梦想。社会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以及从小丰富的物质生活,使一些家族企业子女不乐意接受老一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享受着二代的舒适和安逸,更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家族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势的父辈权威,也使得二代望而却步。所以,二代更倾向在资本运作、高端服务、高新技术等产业展露才华,他们更愿意从父辈那里拿来启动资金,成为“创二代”。
环球人物杂志:这种观念上的矛盾应该如何调和?需要一代改变思想,还是二代尽快成熟?
陈凌: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关键在于父辈。一代创业者必须尽早作出并执行企业和家族认可的传承规划,而不能到了自己力不从心,甚至病入膏肓才考虑传承。要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为二代接班扫清障碍。父辈是否开明、大度啊,是否能在必要时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是企业传承成功的关键。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企业的家族传承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预测一下这些企业的未来?
陈凌:企业传承不是跑步时交接棒,短时间就能完成,它牵涉到传承、创业和转型的结合。每个家族企业在接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各不一样。企业的传承是一曲多重奏,细节上的磨合和衔接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流血牺牲”,但是只要给他们时间,我相信肯定会留下很多佳作。
环球人物杂志:看来你对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还是很有信心的。
陈凌:与其说是对家族企业有信心,不如说是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有信心。家族企业的顺利延续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证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家族都衰败,那整个社会也不会有太大的希望。
环球人物杂志:但社会舆论似乎对家族企业颇有质疑。
陈凌:家族企业要发展,就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观念。有一点很重要,有人先富了不要紧,关键是这部分人富了之后,要能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整个社会一定要有健康的氛围,不能简单盲目地仇富,那样会出问题。改革开放把“穷一代”变成了“富一代”,从“富一代”延续到“富二代”,如果又把“富二代”变成“穷一代”,社会就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