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
又时常听说有些“二代”,无法无天,丢尽了一代的脸。
二代是由一代来的,二代问题不解决好,接二连三,三代岂非更糟糕?我也是有二代的人,但非富、非官、非星……说“代”而已。
一、所谓“富二代”,大约是老子很有钱;所谓“官二代”,大约是老子很有权;所谓“星二代”,大约是老子很有相。我不懂大道理,但是,乡间人说:“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你有钱了,千万别给孩子挥霍;你有权了,千万别给孩子利用;你有相了,千万别给孩子光环。
二、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里的上梁,比为上一代;下梁,比为下一代。上梁歪没歪?也许上梁自己并没有感觉,那是参照物出了问题。意大利比萨斜塔,一看那塔就是歪的,何哉?因为旁边的建筑都是正的。
根据建筑理论,下梁歪了,上梁必定不正。但是,若参照比萨斜塔呢?正为不正,不正为正。何为正?
三、问题在二代,根子在一代。追根寻源,由二代上溯到一代。“养不教,父之过”。能说父亲不教吗?能说母亲不爱吗?绝对不是!所谓“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是父母对孩子投入得太多太多,投得越多,越骄奢淫逸。何哉?有求必应,二代所需,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故也。
四、《世说新语》陶母退鲊,听听陶母是怎么教二代的。
晋,陶侃年青时,担任监管鱼池的官员。他私下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吃,母亲原封不动把腌鱼交给来人,附信谴责儿子:“你当了官,把公家的东西拿来给我,不仅对我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二代做了官,一代吃几条公家的鱼算得了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然而,母亲的懿德高风,促使二代成为清风两袖的清官。
一代,不吃公家的鱼,难;二代,清风两袖,更难。然而,先难不为难。
五、看看鲁迅先生的《风波》:“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位快八十岁的老奶奶终于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哀叹。不与时俱进焉?
六、“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是人才了,是你奋斗的,不容易,千万别让孩子潜意识:“我爸是什么什么”。我身边有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给二代“坑爹”坑的。
“江山代有X才出”。一不小心,就成了X才。惜乎。
七、有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我一直呼吁,是否应该有一个“关心上一代工作委员会”。上一代应该留给下一代什么?留勤奋,留高尚,留规矩,留节俭,留正派,留学识,千万不可留自在。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