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已经第二回了。这一次面见当地历史学家的地点选在领事馆的会议室。那个会议室充满书香,四壁的书柜里都是介绍中国的书籍。领事馆是租的写字楼,租6、7、8三层,设了专用电梯。当然,最理想的是弄一块地皮,造一个独院独楼,这样也可以安排家属居住,交通问题与安全问题都便于保证。
其实伊尔库茨克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在我看来,伊尔库茨克是这样一个城市,它的市中心全是城郊结合部,它的城郊结合部像是中国的新疆,而它的郊区就是一望无际的森林的海洋,舍此无他,男性是松树,女性是白杨。
更不必说伊尔库茨克傍着世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那湖里的水比矿泉水还矿泉水,至于空气,那就是日夜森林浴的概念。总之这个城市绝对是绿色圣地,人们通过满洲里坐火车或者选择各种航班蜂拥而来,都是为贝加尔湖与西伯利亚大森林所迷醉,而不是像我们这些不合时宜的书虫一样,为了什么“寻访红色”而来。
其实伊尔库茨克当年的红色印记很深,到现在也还没有褪完,走在街上你就能有感受,看看那些卡尔·马克思街、李卜克内西街、捷尔任斯基街、斯维尔德洛夫街、十月革命街吧,至今都没改名,小广场上的列宁塑像也还保留着。
当然,我知道,现在的人们并不对街名的内涵发生兴趣,而只对这些街上的商场与酒吧发生兴趣,尤其是年轻人,红色与陌生几乎是同义词。
对这个城市而言,更厉害的红色印记是一个重要机关的存在,那机关称作“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这是共产国际指挥东方各国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部门。1920年开年不久,维金斯基就穿上皮衣,攥上一张掩人耳目的报馆记者证,从这个城市启程,先后前往中国的北京与上海,先见李大钊,再会陈独秀,力度很大地把中国的共产党组织给催生出来,两年后这个幼弱的党就正式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对于这个重要的指挥机关,与我们对话的当地历史学家自然很清楚,但他告诉我们,所有的档案当地都没有留下,全给运到莫斯科去了,若要查阅具体的资料,就必须去莫斯科。这位名叫加特洛夫的教授擅长移民学研究,谈起西伯利亚的移民史口若悬河,而对共产主义,他则明确表示了他的当前看法,首先说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马上又说,对共产主义学说表示理解,这种学说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对人民有号召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遭到这么大的失败之后,仍然能保持这么大的号召力;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许多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在共产党内。
他说话委婉而有力,就像流过这个城市的安加拉河,淙淙作响。安加拉河是唯一流出贝加尔湖的大河,由于流速快而在冬天也不结冰,一年四季生机勃勃。
许多历史的片段只能交给历史保管了,虽然历史对当代社会进程仍然保持着潜在的影响。在一片绿色中打捞红色的碎片,显见得十分吃力,觉得多此一举者也大有人在,但也有人对此孜孜以求,就比如我们这些中国人。
但是当代的伊尔库茨克绝对是个绿色城市,贝加尔湖大大小小的的游艇上每天笑声荡漾,这些充斥着惊叹号的笑声都是中国人、韩国人、欧洲人发出的,他们赞叹俄罗斯的风光,同时感叹世界有救了,因为世界把1/5的淡水非常周全地储存在这里而未遭任何污染。
这笑声与感叹声中也有我一份,这一刻我简直忘了我的使命。贝加尔湖啊,11年前我来的那一回,扑到你的怀间游了泳,这一次来,坐在你岸边洗了脚,你的水依旧清清凉凉的,我甚至能点数湖底的每一块石头甚至砂砾。
这绿色是长久的。
说到底,就理论而言,红色的作用,也是为了绿色的长治久安。
想到这个,心里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