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高通胀、政策摇摆、竞争加剧等因素叠加,导致西方国家清洁能源技术初创公司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融资规模严重缩水,今年以来多家企业相继破产清算。从两三年前轻易获得风投和私募资金,到现如今陷入运营资金枯竭却筹钱无门,西方清洁能源技术融资寒冬已至。
■■汹涌来袭的破产潮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今年以来,美国已有4家大型可再生能源企业申请破产,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彭博社汇编数据显示,今年将是2014年以来企业申请破产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负债超过5000万美元的公司。
5月,美国电池创业公司Ambri申请破产。作为曾经的液态金属电池制造先锋之一,Ambri始终未能将其液态金属电池产品雏形带出实验室,最终因为技术路线受限且产品无法实现量产而走向末路。
8月,美国储能电池制造商Moxion Power申请破产,该公司创立后不久开启大规模扩张,吸引诸多投资者,包括领投A轮和B轮融资的亚马逊、微软等公司,过去4年筹资1.1亿美元。
Moxion Power倒闭原因一方面是扩张速度太快导致产能规模跟不上扩张脚步,另一方面是产品竞争力和性价比较低,美国户储市场集中度颇高,特斯拉、SolarEdge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8月,美国住宅太阳能公司SunPower申请破产。在此之前,该公司股价持续下挫,甚至已经跌至每股只有几美分,多项核心业务均已暂停。SunPower首席转型官Matthew Henry表示,SunPower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原因是太阳能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以及无法获得新资本。
与此同时,太阳能和电池供应商Swell Energy也表示,将在维持目前企业架构的同时逐步缩减业务,目前融资形势十分不乐观。此前,Swell Energy从软银愿景基金等多家机构融资数亿美元,但线下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只能保证现有业务线暂时正常运转。
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外太阳能行业融资能力持续下挫。国际市场调研机构Mercom Capital指出,上半年,海外市场太阳能企业IPO筹资规模同比下降75%。
■■抵挡不住的高利率
房地产市场低迷、利率高企、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成为压死西方清洁能源技术初创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往在风投界受宠的清洁能源企业,如今因为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和商业化路径而陷入困境。
美国经济尽管在经历疫情后有了一定复苏,但高利率加剧资本融资难度,使企业面临额外财务压力。美联储在降息方面的迟缓反应,令许多需要进入市场寻求资金的初创企业备受挤压。
旧金山联储和克利夫兰联储近期研究发现,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在增加通胀压力,同时美国租金通胀可能要到2026年才会消退。种种通胀迹象将进一步加剧美联储本轮宽松周期的降息难度。
与石油和天然气发电相比,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往往更容易受到利率上升影响。利率每上升5%,风能和太阳能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就会增加1/3,但天然气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只会小幅上升。
此外,政策支持不足同样是重大不利因素。据悉,美国政府一直强调可再生能源对于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的重要性,但在财政和政策支持方面却始终无法与时跟进,这种缺乏连贯和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使得企业在融资和业务部署方面步履维艰。
以美国屋顶太阳能市场为例,其增长主要受到低利率和利好政策推动,这让普通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安装成本而且可以将多余太阳能电力卖回给电网以此盈利。
然而,随着利率增长加上部分州取消鼓励措施,以SunPower为代表的住宅太阳能安装商正在走上绝境。SunPower总部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太阳能市场,该州此前削减了家庭和企业向电网输送过剩太阳能电力获得报酬的基准。
■■渐行渐远的投资者
不难看出,西方清洁能源技术初创公司正在遭受“融资链断裂”这一现实洗礼,其中大部分已经不堪重负走向破产,仅余小部分苟延残喘,这进一步凸显出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即清洁能源初创技术高资本需求与投资者对短期回报的期待之间形成巨大矛盾,最终导致投资者渐行渐远。
事实上,大部分清洁能源技术初创公司,在经历了初始融资和技术研发之后,一直未能找到通向大规模商业化的有效路径,这使得他们在资源消耗和时间投入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吸引投资者的能力。
全球投资银行Moelis清洁技术联席主管Arash Nazhad表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是一个资本密集的过程,当前出现融资匮乏和缺失是因为越来越多公司识别不出自身运营风险,支出大于收入且没有明确途径实现技术商业化。“烧钱但又缺乏明确盈利路径,难以为继是必然。”Arash Nazhad坦言。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当前风投资金在分配上正在向其他技术领域倾斜,比如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科技领域,这给清洁能源技术初创公司融资带来挤压。
风险投资公司拉克斯资本普通合伙人Bilal Zuberi表示:“大部分清洁技术公司一直无法实现利润率增长,从而开辟出一条通往盈利的道路,这迫使愈来愈多风险投资者将现金储备中超过预期的一部分,投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国防科技等领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布《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2021至2050年间,实现净零排放增量投资为每年0.9万亿—2.1万亿美元,而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每年价值为110万亿美元。为解锁更多适应资金,应该采取财政和监管激励措施,降低私营部门投资风险,同时探索创新融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