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提高是提供安全、可负担、包容的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因素。”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当前,提高能效的政策和技术都已唾手可得,希望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更快、更强有力的响应。”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能源效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显示,今年全球一次能源强度提升1%左右,这意味着全球经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仍相对缓慢,尚未达到既定目标。该机构呼吁各国进一步推广能效提升技术应用范围,提高能效领域投资规模,借助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提升能效或是减排“利器”
节能增效、提升电气化水平一直以来都被视作降低碳排放、实现气候既定目标的重要途径,建筑、工业、交通等诸多领域能效提升都存在巨大空间,而电动汽车、热泵等低碳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节能降耗、提升能效的重要手段。
《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2年,提高能效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减少近70亿吨。根据国际能源署设想,到2030年,加速提高能效可推动全球石油需求减少超过70%,天然气需求下降约50%。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能源技术应用,将有望大幅降低石油需求,进而降低用能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低碳技术在供暖电气化、建筑低碳改造等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降低天然气消费量,减少总量预计将超过欧洲今年全年的天然气使用量。如果能够推动能效持续提升,到2030年,带来的减排贡献有望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总量的30%;到2050年,能效提升将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其贡献约为37%,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
尽管目标明确,但《报告》也指出,过去两年,全球能效提升速率基本持平,而根据去年12月全球超过115个国家达成的《能源效率承诺》,多国同意将全球能效提高速度翻番,从此前的约每年2%提高到每年4%以上,这也意味着当前能效提升速率尚未达到既定目标。
资金和人才挑战尚存
《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电气化水平预计同比提升2%左右,意味着终端能源需求中电力占比上涨2%,虽然已经高于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但实际上仍低于净零设想的4%增长速率。
国际能源署分析认为,虽然达成目标所需的所有技术手段都已实现大规模应用,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但能效领域投资增长放缓以及专业人才不足“拖累”了全球能效提升。
《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各领域在能效领域投资约为66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左右,虽然与2019年相比投资增幅达到近50%,但与2022年水平基本持平,说明近年来这一领域投资增速实则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专业人才不足同样阻碍能效提升进程。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能效领域就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但近几年这一领域就业规模并未按照预期扩张,尤其在供暖、空调、热泵安装、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带来项目推迟落地的风险。
此外,在伦敦大学学院能源研究所学者特里斯坦·史密斯看来,全球贸易活动恢复推动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但市场机制缺乏和监管力度不够让能效提升相关措施无法落实到位,诸多提高效率的手段都无法完全投入实际应用。
政策落地是成功关键
能效提升除了能够带来显著减排效果,还是降低居民用能成本的一大路径。《报告》指出,欧美多国仍然受到能源供应危机的影响,2022年初到2023年中,各国政府已经拨款约9400亿美元用于缓解“用能贵”的问题,而能效提升技术应用可以在实现可持续用能的同时,降低用能成本。
此外,极端天气愈加频繁的当下,高能效设备对居民应对天气变化也更为重要,高能效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设备有望节省约40%用电。
在此背景下,国际能源署强调,对于达成既定目标、缓解居民用能压力,出台能效提升政策措施、加速推动政策落地将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多国都已出台最新能效提升措施,例如,欧盟提出将在2050年前完成净零建筑目标,肯尼亚显著提高建筑能效标准,中国也提出了最新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报告》呼吁各国尽快落实能效提升相关政策,加快能效提升进程,没有建立能效标准的国家也应尽快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另外,国际合作也被视作达成既定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式。除气候行动外,国际合作还有助于达成统一能效标准,加强能效提升标准执行力度,各国还可以共享技术能力,推动高能效产品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