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科创板IPO顺利过会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在上市融资收紧背景下,海博思创IPO的顺利过会,不仅标志着其即将“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也极大地提振了储能行业从业者的信心。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思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在当前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储能作为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提升新能源使用率的关键支撑技术,仍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成功上市的案例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储能行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并推动行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实力企业仍受青睐
过去几年,储能行业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掀起过数轮融资和上市潮,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明确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并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
IPO上市审查政策收紧,包括蜂巢能源、双登股份、诚捷智能、金力股份、京阳科技、江铜铜箔在内的一众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发布中止或终止IPO进程的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电池与能源管理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威辰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2020—2022年,锂电池产业总体投融资增长迅速,2023年开始下滑,2024年下滑态势更为明显,当前锂电行业融资进展相对缓慢,投融资规模均出现较为明显下滑。
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在2023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二。2023年,海博思创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冯思遥指出,IPO审查趋严,但国家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依然强劲,具备创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储能企业依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资本市场在筛选企业时更加关注技术含量、研发实力及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此次成功过会,展示了储能行业优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吴威辰表示,海博思创顺利过会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全球储能行业需求的乐观判断,随着电池储能产业链持续降本,提升储能资产的经济性,大容量储能电芯、构网型PCS、长时储能、短时储能等产业发展趋势逐渐明晰,储能行业将维持高速增长。
■■ 融资造血至关重要
披露信息显示,海博思创此次拟募集资金7.83亿元。储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资本方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吴威辰指出,锂电企业在手现金开始下滑,今年二季度末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在手现金3417亿元,环比下降4.9%,是2019年以来锂电池板块在手现金的首次下滑,表明行业在手现金或将进入下行期。在行业在手现金下滑以及头部聚集效应明显的趋势下,储能企业的融资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上市提供更多资金用于大规模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在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速的储能行业,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冯思遥进一步表示,上市还能大幅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吸引更多合作机会和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整合阶段,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并购机会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对于储能企业而言,上市不仅是融资手段,更是参与行业整合的重要途径。
当前,储能行业在资本赛道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些企业快速推进融资上市,另一些则因种种原因进展不顺。“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能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以及盈利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冯思遥指出,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发展,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的企业将获得资本青睐。同时,资本市场的理性回归使其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储能企业必须通过实质性创新和稳健经营赢得资本认可。
■■ 长远发展靠综合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功上市并不能“包打一切”,也非成功的唯一路径。
从艾罗能源9月发布的“上市半年成绩单”来看,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下降5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减少89.44%。同样,瑞浦兰钧今年上半年亏损4.4亿元,仍然没有扭转亏损的局势。
海博思创IPO业绩亮眼背后也有重重挑战,当前海博思创客户高度集中,大客户获取能力能否持续支持企业长远发展有待观察,其储能业务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不逊于同行企业。此外,海博思创主要电芯依赖外部采购,有待提升核心科技,改变“集成商”角色。这些是海博思创未来不可回避的问题。
“储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仍取决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冯思遥指出,储能行业技术迭代快,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强大的技术壁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尤其是在电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的和“储能+AI”数智化等领域的研发上加大布局。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仅有技术优势还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企业需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构建清晰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及时调整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
在材料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冯思遥表示,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全球供应链波动背景下,企业要持续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和供应链效率,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通过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获取政策支持并赢得社会认同。上市只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阶段性里程碑,真正决定企业长期成败的,依然是技术实力、市场布局和运营效率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