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92.5GWh,累计同比增长3.9%,占合计累计出口量的73.3%。
欧洲是我国动力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不过,据欧盟2023年8月正式生效的《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要求,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等信息。
电池碳足迹关系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动力电池出海正面临全新挑战,随着海外政策对电池碳足迹管理要求提高,全方位加强碳足迹管理已刻不容缓。
■■ 碳足迹核算成本增加
《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规定,自2025年2月18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都需要起草碳足迹声明:未来,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还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此外,该法规还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另外,根据不久前欧盟公布的碳足迹计算草案,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若以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来计算,按照欧盟碳足迹计算规则,将会影响中国电池企业。
《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的实施,使得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面临全新挑战。孚能科技在2023年ESG报告中指出,当前,更多企业开始关注来自外购商品和服务的范围三排放,供应链对低碳需求和采购选择日益趋严,对低碳足迹和可持续认证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欧盟正式通过《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考虑到欧洲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市场,该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公司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电池碳足迹核算成本增加。
“我国电池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需要满足这些国家地区的碳排放标准。虽然目前我国电池行业建设全球领先,但碳排放管理尚处于初始起步阶段,经验不足。”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进一步说明:“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缺乏统一性,尤其上游供应链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方法上不一致,导致企业在碳排放报告、核算和认证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同时,与国际标准的互认和对接存在障碍。中国电池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满足国际买家对碳排放的要求,但国际标准之间尚未完全互认,增加了企业的认证和适应成本。此外,供应链上游减碳难度较大。电池生产生命周期的排放主要集中在上游锂、钴、镍等金属材料的开采与加工精炼环节。在现有的工艺路线下,要实现上游金属材料的碳排放控制难度较大。”
■■ 各环节降碳潜力不同
据了解,动力电池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原材料加工制造环节,如电极材料、电解液等。尤其电极材料使用的锂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生产的碳排放范围为每千瓦时61—10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电池生产的上游部分(采矿、精炼等)为每千瓦时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而电池生产和组装的碳排放为每千瓦时2—4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电池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降碳潜力不同,需要不同的措施与手段协同。例如,在电池全生命周期中,采矿环节的碳排放量往往不易降低。“在锂矿供应充足时,优先选择盐湖锂等生产过程能耗较低的锂矿来源,降低原料排放。同时,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系统,加强对金属材料的回收,增加循环利用比例。”吴微建议。
在动力电池生产组装环节,能耗相对较低。“动力电池在组装生产环节主要能源消耗形式是电能,动力电池企业可以部署分布式光伏发电,增加电力供应的自给率。”吴微表示。
事实上,动力电池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推进零碳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应对碳壁垒,更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顺应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要先进,更要绿色,动力电池企业的减碳脱碳行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该从电池研发的源头就把碳排放的高要求作为输入条件,争取做到不使用、少使用高碳排放且不符合当地标准的电池材料。同时,积极创新低碳的电池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一位业内专家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 建立健全配套政策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推出零碳产业园、使用可再生能源等路径加强碳排放管理。另外,业内也有观点指出,动力电池行业实现降碳,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配合,以及政策和市场的推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动力电池行业降碳,同时市场也应积极响应,推动绿色消费。
吴微表示:“应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环节排放。此外,可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和材料再利用系统,积极推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资源回收。”
整体来看,实施碳足迹管理是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吴微建议,第一,建立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体系,完善电池材料排放因子数据库,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LCA)碳足迹核算,确保碳足迹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性。第二,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定,确保中国企业的碳足迹管理与全球标准接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互认工作。第三,出台明确的政策法规,推动电池企业逐步实施碳足迹管理和电池护照体系,同时强化资源回收利用的标准要求。第四,构建全面的供应链追溯体系,通过可追溯、可验证的数据体系,确保每个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