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河能源燃气集团所属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储罐租赁服务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上线交易。这是我国首例LNG内河接收(转运)站LNG罐容租赁服务交易,标志着安徽省储气设施迈出市场化运营的关键一步,实现了“长三角”沿海LNG接收站与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之间的有效联动。
近年来,多个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陆续成立和发展,以及市场交易、服务模式持续焕新,为我国天然气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
■国内首例落地安徽
公开信息显示,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储罐租赁服务摘单方为嘉兴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交量为1座10万方LNG储罐,服务期限为成交后3+2年,其中前36个自然月为储罐基本租赁期限,后24个自然月额外租期由双方协商一致后选择执行。
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设计规模150万吨/年,配套建设2座10万立方米LNG储罐,预留42万立方米LNG储罐区,将于近期投运。项目建成后,静态储气能力将达到12000万方,可满足安徽省约4.5天的用气需求。
淮河能源燃气集团利用芜湖LNG接收站的LNG储罐等基础设施,为客户在合同周期内提供LNG储罐罐容使用权,代为储存和管理天然气,并提供LNG槽车卸车、装车等服务。此次租赁1座10万方LNG储罐,在服务周期内,代储方可多次存取,为用户提供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落实基础设施公平开放,促进区域能源合作,探索基础设施运营新模式。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深化与淮河能源燃气集团的协同合作,不断探讨和创新标准化储罐租赁服务等交易产品,提供更多定制化和套餐式的服务,共同将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打造成国内外LNG资源买卖方在中部省份的LNG交割中心,助推安徽省油气基础设施与长三角区域深度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近年来,依托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交易平台,我国天然气交易产品、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交易模式创新不断。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自2016年底正式运行以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在管道天然气、LNG交易的基础上,与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等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出进口LNG窗口一站通、LNG接收站窗口期、LNG接收站仓储服务、文23储气库库容、储运通、气液通、LNG储罐空间代储业务等基础设施能力服务产品,促进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服务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尤其在助力冬季天然气保供方面,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化保供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交易中心产品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志新指出,自2017年起,该交易中心陆续与三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管网等企业合作推出了管道气竞价交易、管道气预售交易、“迎峰度夏”发电专场保供交易、“南气北上”交易、港华金坛储气库调峰气交易、国家管网文23和金坛储气库容量交易、国家管网“管网通”“峰谷通”“LNG冬季保供预售”“LNG仓储与拼单采购服务”等市场化保供产品,多样化的产品模式为推进市场化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全年交易量达到1214.46亿立方米。
作为我国“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实践,国家管网集团自成立以来,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举措和服务产品,为扩大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提供了新契机。
“国家管网积极开发创新服务产品,让公平开放成果惠及更广泛市场主体。”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指出,今年上半年,“四通八达”的创新服务产品已经签订服务合同85份,服务客户数量46家,产品成交气量9.65亿立方米。
■持续推动市场化交易
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3945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加2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8.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108亿立方米,预计今年全年消费量4200亿—4250亿立方米,增幅7%。
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李雅兰日前指出,我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按照有约束条件的预测,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为5000亿立方米,2040年为6500亿立方米。“完整的燃气市场化机制是最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商品化和全球化可增强互通有无,这是强化能源安全的关键。”李雅兰表示,国家管网的成立,成为连接上下游的桥梁和纽带,给上下游企业串换气源、协调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创新的服务产品为客户解决了资源时空不平衡、相态变化等问题。
“希望油气交易中心能够持续提供更多市场化的交易工具,提升价格指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强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李雅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