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发改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全区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布局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公布新疆2024年全区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清单,共41个项目,总规模7.35吉瓦时/30.86吉瓦时,技术类型广泛涵盖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铅炭、氢储、热储等多种类型。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新疆面临着新能源消纳、电力保供和疆电外送多重挑战。储能是电力系统的调节器,在改善新能源系统友好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疆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形成以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能应用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储能发展之路。
“截至2024年6月底,新疆新型储能累计装机5.50吉瓦时/17.80吉瓦时,功率和能量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疆新型储能发展空间巨大。”在近日召开的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指出,近年来,为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疆逐步建立了规划布局、并网运行、市场交易、电价机制等政策体系,规范了储能管理,明确了盈利渠道,为推动储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渝介绍,今年1—8月,新疆电网储能新增247.85万千瓦/913.4万千瓦时,均为配建储能。电站运行方面,1—8月新疆电网新型储能充电电量27亿千瓦时,放电电量23.2亿千瓦时,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1158小时,是去年同期的4.81倍,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和调用次数处于全国前列。得益于储能电站,新疆电网新能源利用率提升3.1个百分点。新疆运行实践证明,4小时配储时长对提升所属新能源利用率高于2小时配储时长。
长时储能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够在长时间维度上平抑新能源发电带来的波动,保障季节性及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供应。陈海生同样认为,新疆将不断刷新储能装机规模纪录,构网型储能以及4小时及以上长时储能需求将逐渐加大。
构网型储能是一项前沿技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有效提升电网惯量阻尼特性,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保持电力系统稳定。2023年以来,新疆、西藏、江苏、福建等地率先发布建设构网型储能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
李渝预计,2024年底新疆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近1000万千瓦,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水平,且随着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应用,新疆储能呈现多元多场景发展态势。
尽管目前新型储能在大规模、高投资方面发展迅猛,但同时面临利用率低、缺乏盈利模式、技术标准滞后等挑战。
“当前,共享储能收益90%是靠租赁,如果新能源项目发展不起来,共享储能项目就没有盈利空间。”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经理张国辉认为,未来储能行业将向构网型储能和独立共享储能转变。要正确处理好共享储能建设时序与新能源项目投产的步伐,保证共享储能的盈利。电网侧储能或在电网公司指导下选择有紧急需求的区域建设储能,为合理规划储能创造条件。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建议,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电网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储能项目布局,确保储能项目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协同发展,同时积极打造西部地区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从财税、融资方面加强支持,降低企业投资储能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储能项目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储能价值最大化。
在储能技术创新方面,史玉波建议,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本质安全锂电池储能技术迭代升级和非锂储能技术联合攻关,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示范项目,验证储能技术可行性,积累运行经验,探索储能电站与电网互动技术与模式。此外,要加强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和标准制定,持续优化储能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和职责划分,建设并运维好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在储能电站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方面加快标准制修订,守牢储能安全发展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