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两新”政策(《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专题发布会上获悉,设备更新的配套细则全面出台、国债资金全面下达、支持政策全面启动。
政策实施以来,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遴选,累计向银行机构推送3批次、1.3万个备选项目。目前,推送的设备更新项目已基本实现融资对接和尽调的“全覆盖”,累计签约贷款金额2300亿元。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陆续落地,带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点消费品销售明显上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政策带动下,8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达到102.7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突破50%。预计全年将实现200万辆低排放标准乘用车退出。
■■ 政策促进能源设备更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在全国层面,“两新”政策发布后,针对设备更新项目,相关部门发布了申报通知,包括工业设备、用能设备、新能源公交车、老旧电梯等八大领域,均制定了详细的设备更新实施细则。在地方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根据国家政策出台了各自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实施方案。同时,各地还印发了与之配套的地方实施细则,总计超过140份,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设备更新离不开资金支持,企业在设备更新中的融资需求主要由银行贷款满足。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介绍,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创设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5000亿元。其中,安排1000亿元额度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安排4000亿元额度专项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并强调优先支持中小企业申报的相关项目。
“目前,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共支持了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住宅老旧电梯、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的4600多个项目。”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初步测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可以带动各类设备更新超过200万台(套),形成节能量约2500万吨标准煤/年。
经过严格筛选,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用能设备更新项目超过50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初步测算,相关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形成节能量约3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万吨,将对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形成有力支撑。
金风慧能产品中心总经理兼风机优化产品线总监岳健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两新”政策对风电企业和行业发展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力拉动行业的投资增长,释放了新的潜力。其次,鼓励了企业与科研机构探索风电设备更新及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另外,有助于建立健全风电产业循环利用体系,包括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机制等,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随着“两新”政策在行业的落地与实践,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机组生产制造、项目建设和服务等环节,进而推动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增长。
■■ 提高能效是方向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两新”工作坚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从微观层面看,“两新”政策有利于有效改善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宏观层面看,“两新”政策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节能降碳改造是设备更新的重要支持领域。”赵辰昕表示,我国重点领域产品设备年运行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约80%,一些在用产品设备能源消耗量大,因为长期没有更新,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仍然比较低下,推动这些设备的更新改造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大力支持‘两新’的政策,我们在工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又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目的就是想通过扩大范围,推动工艺更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等助推产业升级发展,不断培育产业新动能。”
提高能效水平是以旧换新的重要鼓励方向,通过以旧换新提高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存量产品的能效水平,将有助于降低我国总体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各领域还存在大量老旧设备,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潜力依然巨大。“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到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主要目的是推动一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提高节能降碳能力。”刘德春表示。按此原则,我们聚焦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锅炉、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换热器、泵、压缩机、照明等高耗能高排放设备更新改造。“此外,我们将项目实施的节能效果作为筛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将设备改造后年节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或年节能量超过150吨标准煤的项目纳入支持范围,以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 回收利用链条不断完善
“两新”持续推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产生大量废旧物资,如何处理淘汰下来的大量落后产品?答案是回收循环利用。在业内人士看来,系统构建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两新”行动的关键环节。“把回收循环利用链条畅通了,不仅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帮助开启资源的‘第二矿山’。”赵辰昕表示。
针对回收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有效解决了过去回收网点不够、不完善的问题。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介绍,湖北构建了公共回收平台,平台已连接11家拆解企业、27家回收企业以及1954个回收网点,推动消费者、回收企业、回收网点以及回收再利用企业精准对接,打造了一个覆盖回收、溯源、价值评估、碳足迹、售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生态链条。比如,对废旧家电实行“一机一码”,实现废旧家电从回收、储存、转运、分拣、拆解全过程溯源可控,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达到4728家,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超过1200万吨,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新”政策后,各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但各类支持性政策仍不够具体,尤其是目前对于新能源固废回收产业的实际推动还比较欠缺。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虎梁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欠缺的主要原因是,“两新”政策未能对业主单位的实操性与经济性问题做具体考虑,未有实际的解决方案。例如,光伏组件提前退役后,补贴政策是否还能享受、如何享受,均未明确。此外,央国企建设的光伏大基地所用组件提前退役时,其资产属性是“国有资产”,不是报废物资,对于未折旧完的国有资产,需要提前处理时,该如何走流程,也未明确。
为了做好回收循环利用这篇大文章,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畅通资源回收利用链条,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此外,国家正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