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要来了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7月22日   第 09 版)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临港绿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港集团能源四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各方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合作建设上海市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为高效配置氢基绿色能源提供平台和载体。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等氢基绿色能源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企业争相布局。在业内看来,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提升氢基能源产品标准化程度,形成市场化定价,加快推动氢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上海具有天然优势

  据了解,上海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将构建集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氢基产品及绿氢证书交易、数据服务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交易服务平台。该平台先期将立足国内开展绿氢证书交易及绿色甲醇、绿氨、绿氢交易服务,待交易模式成熟后,通过走向世界建成国际化绿色氢基产品交易中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指出,以绿色甲醇、绿氢等氢基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型清洁能源,被认为是当前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选择。上海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将致力于建成国际化绿色氢基产品认证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贸易中心,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上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在港口和金融领域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绿色甲醇等氢基绿色能源的交付和交易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绿色能源领域投资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该交易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提升绿色甲醇产品标准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动绿色甲醇整体产业链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集杰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搭建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或将瞄准海运替代燃料市场。上海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建立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具有天然优势。该平台的建立对于我国海运替代燃料领域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当前,绿氢、绿色甲醇、绿氨均未建立起实质性市场,该交易平台具备将产业上下游串联起来的潜能。”

  相关标准体系待健全

  当前,全球范围内氢基绿色能源生产尚处于早期布局阶段。以绿色甲醇为例,目前全球产能仅为80多万吨,预计到2028年总产能将达2000万吨,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等地区。我国绿色甲醇规划产能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公布的拟建、在建项目超40个,设计产能近1000万吨/年,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

  “目前,我国碳定价体系尚不完善,同时绿色燃料的市场逻辑不够独立,这需要加快形成绿色燃料相关标准和定价体系。”上述不愿具名的绿色能源领域投资人士指出,这是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

  据介绍,目前我国绿色甲醇相关认证标准以欧盟标准为主,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甲醇产品标准,相关话语权相对较弱,致使企业无法在终端销售中获取低碳的溢价收益。同时,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查、认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绿色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绿氢、绿色甲醇等氢基绿色燃料目前均面临‘如何认定绿色属性’的问题,产品碳足迹的统计口径覆盖哪些生产环节、碳足迹低到什么程度才算‘绿’均没有统一标准。”上述不愿具名的绿色能源领域投资人士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需要对生产工艺各环节及主体进行认证,全周期认证需要大量时间,且过程复杂。

  建立实质性交易市场尚有困难

  2021年,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率先订购全球首艘绿色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此后,多家航运公司纷纷效仿,相继订购甲醇集装箱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甲醇双燃料船舶订单量已超200艘,成为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中的亮点。

  在业内看来,未来氢基绿色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其中航运业将首先贡献最大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航运业消耗柴油约3.2亿吨,若50%的燃料由绿色甲醇替代,则绿色甲醇需求量将达近3.8亿吨。

  不过,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氢基绿色能源成本较高,目前市场缺乏愿意为其绿色溢价买单的用户。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交易平台在短期内建立实质性交易市场存在一定困难。

  “当前,氢基绿色燃料市场主要在欧盟。尽管如此,选择绿色能源的企业短期内仍少于选择缴纳碳税的企业,实际选择使用绿色能源的企业很少,几乎都是定制化产品,很多交易都是直接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开展。个人认为,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王集杰坦言。

  王集杰进一步表示:“氢基绿色能源的最本质特征是绿色,就燃料本身来看,氢气、甲醇、氨目前均已有成熟产品,但主要由化石资源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相较之下,绿色能源可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但当前生产成本远高于化石燃料。在此背景下,由谁为氢基绿色能源的高成本买单,成为行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