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显现,光伏制造端企业不断拓展疆土,产能规模逐渐增加,厂址选择愈发灵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光伏全产业链中,从上游硅料生产到下游电站建设,所有环节都离不开供应链协同。新形势下,作为供应链管理运营的核心,光伏物流产业显示出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光伏企业正处于营销全球化到经营全球化转型阶段,光伏物流产业如何跟上供应链战略发展步伐,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目标,保障企业物流供应链稳定、安全与高效是当前光伏产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未来,光伏物流产业将朝着精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深层次探索降本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7.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全国货运总量为506亿吨。公路、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物流大国。同时,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光伏物流需求大增,光伏物流产业不断壮大。
“尽管近年来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但物流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公司光伏业务生产环节的物流费用占比约在3%至5%,而十年前占比仅约1%。物流费用持续增长倒逼企业关注物流环节降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高管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副秘书长王卫军认为,光伏产业物流具备典型的传统合同物流特点,不过同时也需要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具体来看,承运光伏货源的物流组织形式具备传统大宗合同物流共同特征,除此之外,光伏产业物流还存在线路不固定、收货地偏远、货值高、货量不稳定的特点。
上述高管对此表示认同:“光伏产业上游硅料厂商主要围绕原材料进行选址,多位于西北,而组件厂商则主要聚集在东南沿海一带,运输距离较远,且大多是单程运单,返程很难找到合适的货源,存在长时间等待或者空车返程等情况。如果解决了光伏物流产业的特殊情况,成本也就会随之降低。”
●数字货运平台成新途径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降低物流成本并不等于压缩单个运输环节的成本费用。晶澳科技全球物流供应链总监高剑提出,光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物流全流程难掌控、缺乏在线化操作和管理、承运商管理难、缺乏规划和预约系统支撑、上下游企业协同难、缺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等。除运输环节的刚性成本外,光伏企业更希望在运力调度、路线规划、在途保障、数字化协同等环节实现优化。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网络货运平台有望成为助力光伏物流降本增效的新途径。运用网络货运平台可以提高运力资源整合效率,保证产品交付时效性。
福佑卡车新能源事业部总裁葛恺认为,相较于传统物流,数字货运平台运力池、货主池更大,运单类型丰富,利用算法模型分析,可以把多个临近运单组合为高效运输任务的“订单包”,匹配更经济更高效的运力模式,解决单一行业运力潮汐问题,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光伏产品货值高,且目的地大多很偏远,客户有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的需求。和平时我们网购物品跟踪包裹状态一样,我们还可以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对业务节点全流程监控,针对如晚点、线路偏移、长时停滞等异常情况,及时跟进,确保货物准时安全到达。”
葛恺进一步表示:“从我们承接的光伏组件运输项目来看,沿途环境大多比较复杂,地面不平导致车辆震动可能导致光伏板损坏,提前路线勘察十分重要。规划合理的运输方案能有效减少运输途中货损情况和异常发生率,降低项目成本。比如,此前我们曾运输了总容量为212兆瓦的光伏组件,从江西鹰潭发往云南临沧,距离在2200公里左右,通过线路优化、运力调度等措施,项目整体物流成本下降约5%,供应链效率提升了10%。”
●推进物流数字化转型
“光伏产业供应链涉及投资方、贸易方、运营方、物流服务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需要实现多环节系统发展,更要加强体系建设。这就需要培育供应链生态,同时关注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落地与实践。”王卫军说。
为此,王卫军提出,未来光伏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支撑、流程再造和数据驱动助力光伏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首先,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环节以及内部管理的降本、提质、增效。其次,保持企业所提供的单项物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及配套增值服务等业务结构的合理性以实时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最后,以数据驱动的自主演进决策替代原有的金字塔式决策体系,推动物流企业商业变革与创新,创造由物流服务带来的价值增量。
二是促进物流行业组织能力升级,主要表现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多式联运和提供增值服务。
三是实现制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的数字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经济循环运行系统,物流和供应链平台对于服务经济循环、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出,未来,靠近销售地设立生产基地或成为光伏组件产能布局的主流趋势。